大师兄思想|领导者要让人有敬畏感

魏承谟离宫之后,鳌拜将前明状元济世推荐给康熙当帝师。主要教康熙历史,但康熙不愿意听课,只想看那些野记杂文。济世劝康熙说那些都是闲人胡编乱造的。康熙便让济世教自己治国之道,但济世却说待康熙学好历史后,治国之道自然会教的。康熙听罢便不耐烦,对学习也开始怠慢起来。

1

对此,济世便把顺治的画像挂在尚书房里,一边叩拜一边诉说自己有罪,没有教好皇上。康熙便一时感动,在顺治遗像前发誓好好读书。

但让康熙无可奈何的是,济世讲课的时候确实枯燥无味,便又不耐烦。下课之后便到孝庄太后那里抱怨,并恳求更换帝师。还将之前济世不让自己想读野记杂文,让自己学好历史和圣人之言后再学治国之道,对他严加教育,让他不得清闲等事,细数出来。

孝庄太后听后,便严肃地教育康熙,济世不惧皇威,不计恩宠,耳提面命地严格施教,康熙应该体谅他才是。一席话,让康熙恍然大悟,自此之后便努力学习。

2

济世和孝庄太后的做法,无疑让人心生敬畏。

济世不因为康熙是皇帝就对他的要求言听计从,反而坚持自己的教学方法,言辞之间也是以大义为主,让康熙无法与他对峙,只能转向孝庄太后抱怨和倾诉。

对于孝庄太后,鳌拜虽然重兵在手,但也无法与其正面抗衡。因为相对济世而言,孝庄太后的大义高度更高,而她的为人和处事风格也更加干练、稳重和周全。这也是鳌拜敢于康熙对峙但很少与孝庄太后对峙的原因。

管理者要在管理上让人有敬畏感,能够在关键时刻有效地排除异见,确保事情顺利推进,也能与员工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管理的有效性因关系太近而受到影响。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济世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作为一名管理者,他是合格的,也是优秀的。面对两个自己不喜欢的老板(康熙和孝庄太后),他用短短的一席话便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济世给人的印象是呆板的老学究。他是有名的“直臣”(要么不说,要说就一定说真话的人),他的“直”就是说理,并且不管在哪里他都能讲得通。但这并不代表济世就不够细心和观察,相反,作为一个老实人,他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3

例如,他谈到顺治出家一事的时候,因为知道孝庄太后讨厌的人是董鄂妃,所以立即将顺治出家一事归根到董鄂妃身上;同样,他也在会在康熙的面前驳回鳌拜,因为自己是鳌拜推荐而来的,他知道鳌拜不会生气,这无疑会博得康熙的好感。

而且,针对“如果不是鳌拜推荐,自己是否能成为帝师”,他表示先帝也曾有旨,让自己来教育皇上。这句话关建在于,当时顺治已逝,他是否说过这句话没人知道、没人敢问也没人能问。但这一席话让济世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大义、合情合理的地方。

这就是济世对问题的管理和应对之道。将自己放置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标准之下,直言但又不清高和自大。如果将其与管理者日常的管理和经营结合起来,加以总结的话,应该是管理者既要让人对自己由敬畏之心,但又要确保自己谦逊行事,才能将管理的分寸拿捏得当。

  ——文章节选自“大师兄点评清三大帝”第一部《向康熙学战略》,新书首发预售中,欢迎联系预订!

《向康熙学战略》-研读企业创业的艰难与战略决策之道;

《向雍正学用人》-探寻企业规范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向乾隆学领导艺术》-破译职业经理人领导艺术与家族企业传承密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思想|领导者要让人有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