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师读书困境‖教师读什么书

(一)读书与食物

老师们一提到读书,最先想到的是上学时代读那些课外书,比如文学类、传记类、历史类等等,这些固然书籍可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我们的知识,但是它们往往只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并不是工作的重心所在。(当然,如果自己的兴趣与工作能契合,当然更好。)

其实,成人工作之后,最需要读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围绕自己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所读的这些实用类的书,所以非虚构类的书籍。

人的阅读认知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以及综合阶段。在求学的时候读书,当然什么都可以读,尤其是小说,有助于开阔眼界、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台湾的一位出版人郝明义在《越读者》这本书中按照读书与食物的类比,提出的读书分为四类:主食、美食、果蔬、甜食。

主食——解决生存需求的阅读,
美食——思想需求的阅读,
蔬果——工具需求的阅读,
甜食——休闲需求的阅读。

这四类方式在我们的阅读生活中占有不同的比例。

主食的阅读,指为了寻求职业、生活、生理、心理上一些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的阅读。

而美食阅读的特质,指虽然不针对人生的现实问题,寻找直接的解决之道,然而却会从一个间接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个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的主食就是为了生存而做的阅读,比如上学时期读的教科书,而工作时要读的就是与专业有关的书,为了自己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书。

而这时候如果再读文学类的作品,就只能算作美食或者是甜食了,并不能增加自己多少的能力和营养,所以我们很多人感到这个时候再读书,尤其,按照之前的兴趣,读小说、读传记、计休闲的杂志类的书,就感觉无效,这不是读书的问题,而是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很多人读书感到无效,还因为自己觉得读书就应该像上学时期一样,句句精读,读完之后,能够记在自己脑子中。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脑子不是用来记忆的,而是用来思考的。

其实,读书记不记在自己的脑子中,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读到的书变成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认知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行动,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这个时候,即使你没有把书中的句子记在脑子里,但却化为了行动,自己的思想、看法、模式得到改变,这样,不正是有效的读书吗?

所以,读书不要强调是不是记得住,而更要注重是不是用得着!

(二)主食+美食阅读

我们现在的成人,像教师,再读小说之类的书,当然与生活没有直接的关系,你可以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作为自己的兴趣专长,都 行。但都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最直接的问题。所以,感觉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读的不对路。因为,这时候我们的主食阅读就不再是小说一类的人文书籍,而是教育教学类的专业书籍。虽然这些书籍读来有些无趣,太理论化。

新教育中有本书,专门读教师的读书,叫《教师阅读地图》,书就中提到教师的阅读过程分为:浪漫——精确——综合三个阶段。现在我们教师的学习应该进入精确阶段,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主食,辅以其他的美食阅读,这样才会让自己的阅读服务于自己的教学,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思想有所提升,才会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解教师读书困境‖教师读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