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想聊一点轻松的话题,最近有朋友想转行进入风控。想听一下我的意见。我是想说近来行业的形势都不是特别好,如果真想入行,现在还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候。要不到高薪不说,如果跳到一个不靠谱的公司,就等着继续找工作的节奏吧,劳心劳累。
今年的就业形势在本人职业生涯里面来说,恐怕是最差一年了。从去年的8月份,截止到今年的5月份,我去应聘和面试所见的人至少有三四十个,所以对总体就业情况略有了解。
首先目前放出来的一般岗位都不是优质企业的岗位,薪资更是别谈会有多高的。在往年平均面5到6份工作就能拿到一份offer。但是今年金融机构,特别是持牌的金融机构根本不愁没人来。媒体上的新闻真不是假新闻,金三银四不再热闹。
信贷行业目前已经是充分被聚焦在聚光灯下。315,714,想必大家都听到耳朵起茧了。之前闷声赚大钱的行业,风光不再。
恰巧,本人也是在315之后的第一个周末被猎头邀请去面试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但是后来到了现场面完才知道是一家类714高炮公司,主要做三方面的业务:
前中期做高炮业务,和贷超业务,后期输出整个风控系统。
这段面试的情形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因为到了现场才发现公司名字跟邮件上的根本不是同一家公司。
金融行业目前就是良莠不齐,野草丛生,大家入坑前最好还是要找前辈或同行打听清楚,以防踩坑跌入深渊。
不过说回那家公司,这样的业务模式也是目前创业型想赚快钱的公司都想走的路,特别在监管前更是猖狂。当然这样的发展模式,比的就是看谁更快。如果你游得快,前期积累了业务、资金还有人才,自然风控系统也能有成熟的价值,卖得了好价钱。
风控系统是个循环的圈子,越多人在用就越好用。越少人用则越没人用。
你看同盾、百融那些,前期真有那么好的技术跟风控积累吗?我觉得未必是,很多东西(黑名单、多头)都是同业内共享的信息。越多甲方调用他们的数据,他们越能跟对方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丰富自己的数据维度。
所以这些风控能力,竞争到最后还是看自己的能有多少量级的数据积累。风控如果是说靠经验吃饭的,那么很明显大数据就是实际喂养风控的的真正粮食。
金融公司目前在目前大环境下,势必也是在经历一场狂风暴雨式地洗牌。那些偏传统业务、人力占大头、获客成本没优势、资金没优势、技术风控没优势的,统统都会在这一轮洗牌中被淘汰。
不过话说回来,形势不好,仍有在招人的公司,虽然相对比往年还是会少一些。我之前在文章里也曾经提到,目前在风控里真正招人占比最大的是催收部门,还有部分公司的数据分析部门。其他部门基本都是在优化调整。
数据分析,这个在前几年非常火热的行业。最近一两年已经有稍微降温的趋势。因为很多行业都已经慢慢趋于冷静。以往都是从外面找一个数据分析的人才进入公司,不过这样就需要给与新人熟悉业务的时间。而现在,他们都已经知道如何开展数据分析板块业务。很多公司都从内部熟悉业务的员工开始慢慢培养,熟悉数据分析方面的技能;
我自己更多是偏向于后者的,因为很多数据分析就是更偏向运营和产品的业务场景。你前期要做的可能是需要取数,而且是需要在了解业务逻辑的基础上取数。
取数是一位数据分析师的必走之路。不过目前很多做数据分析的人最苦逼的也是整天取数。估计很多读者都遭遇过自己正做着其他的话,突然其他部门的人就发过来一个取数需求,你就必须中断手头的工作,跟他交流他所需要的数据。有时你已经取好了一部分数据,突然业务部门又发来一个新需求,希望你增加或者减少某些字段。你今天取完了业务部分的A的数据,明天业务部门B又有新的需求过来。
这里有很多业务部门下的需求,帮他取完数之后他也不知道能干嘛?虽然我们只是帮他取数,但是取完数之后,这些数据都是没啥作用,从整体的劳动成果来看,是不是等于白忙了一场。
取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重要并不代表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反而是那些做报告的同事,当取完数给这些同事。他拿着取好的数据做了几页完美的PPT后,他得到了优秀员工,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大的落差。那数据可是老子取的啊!
不过在领导看来,他是思维的重点和终点的思考者,我们只是参与人。没了甲可能还有乙能替代我们的工作。
我还是数据分析菜鸟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公司取了2年数,那时 看到了sql就会吐,越发感觉每天都在做无用功,所以最后还是选择早早离开,开启另一番篇章。
如果当时也有人能那么稍微提醒我一下,比如本号,我也不会浪费2年的青春在一味取数。不过客观点说,觉悟得早,在取完数后还能有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取数也会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因为在取数节点我们是可以了解公司很多业务逻辑。而且大公司里数据获取是有权限的。如果我们能取数,也证明权限比一般人大。
升级下思维模式,不停告诉自己我是一名数据分析师。把取完的数进行完整的数据分析,完善公司流程,这样的取数才有价值。
但纸上谈兵就容易,实际工作中很难把控。
前几年经济形势大好,互联网、人工智能都在迅猛发展。由于坑多萝卜少,入行的门槛和机会也相对友好。但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裁员的、暂停业务的、公司整改,这些消息每一传来,相信每个人都会慎重思考自己的未来。而这个时候,我们够不够专业,能不能给公司带来价值就更加显得重点。
大环境的影响属于不可抗力,但是自己是不是努力争取进步了,技术水平是不是在公司里数一数二,这些相信大家自己心里都是有底的。
如果你不想陷入无限的死循环里,这里提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1. 梳理常规化的完整的业务逻辑,让机器帮你取数
把所有的业务逻辑梳理成一张宽表,一般的业务流程里,都会按照工单和人来统计。所以最基本的你最少需要统计这两个维度的数据宽表
2. 借助可视化的数据平台
不是所有的业务同事,都会行转竖,竖转行,我们借助可拖动的可视化平台,让业务的同事自己输出漂亮的可视化数据
3.把工作重点放在有价值的分析上
梳理好出常规化的工作化,就能释放出一些时间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进行一些更有价值的分析,比如可以分析员工效能的提升点,公司产品的优化方案,工单的流转时间卡在哪些部位?后续怎么进行优化等。
这里面的技巧很多,而且取数还能跟批处理、任务结合,形成固定化工作模板。我在评分卡的视频里,也将这一块内容单独录制了一节,后续有兴趣的可以观看。学习这些提升工作效率的小技巧,都是自我提升非常重要的点。想一下,每天get点小技巧,多了之后不也是累积成一项大技能吗?
还是那句话,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是在裸泳。我们要做的,就是趁还在水中,努力游远点。
共勉!
十年职场生涯,这个长期混迹在风控界和科技界,摸爬滚打的大叔,曾经就职于全国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平台、国内最大的ERP软件公司和一家老牌的互金公司,如果你想了解他,欢迎关注 “番茄风控大数据”一起学习一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