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成课”——打通课程开发脉络

“化书成课”——打通课程开发脉络_第1张图片
化书成课

      我成为拆书家后,准备过四次为时三个小时的拆书课。由于自己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课程开发的流程,每次准备仿佛把五个便签联系在一起,不知道怎样能够呈现出一个相对完善的逻辑结构,以及于学习者怎样互动,才能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加了袁茹锦老师在厦门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化书成课”培训之后,学习了从一本书开发出一门课程的的完整流程。自己的课程开发之路也完成了从瞎子摸象到由框架可用,有方法可以借鉴的跨越。

一、    让我收获最大的5个知识点

a. 内化书中的知识

    在进行书中知识点解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概念干巴巴的,不知道怎样解读才好,如果用太书面化的语言,又担心学习者听不懂。太过于生涩的概念,自己在读过几遍之后,也特别容易忘记。通过对书中知识进行横向、纵向、深度三个维度的拓展之后,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读得懂,记得住,讲得明白。

b. 课程结构设计的五种逻辑

按照这五种逻辑设计出来的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不再是看自己心情的随意排列组合,而是有依据可循。之前自己在设计课程时,虽然也会考虑结构设计,但大部分采用的方法时流程式结构,除了这一种,也找不到更为恰当的。但有时,作者提供的框架是经过处理后,结构不那么分明,特别混乱。

在设计课程中,对这些结构的使用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按照设计课程的层级同时使用一种或多种。

c. 学习活动的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我的痛点所在。一直在担心自己设计出来的课程干巴巴的没有趣味性,整个上课阶段只是自己在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自己平时运用比较多的是五星教学法中的激活就知和应用新知,偶尔会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但是并没有对知识的种类进行严格的区分,用起来有些随心所欲。

学习完这部分之后,通过对四类知识搭配不同的学习活动,可以深度践行体验式学习。与DISC行为风格结合后,可以组合出适合各类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让课程不再枯燥。

d.GEEAT化书法

这也是让我收获特别大的一个点,可以和内化书中的知识中的横向拓展与深度拓展结合使用。将知识点的上下文内容补充完整,将来龙去脉,适用边界,关键点,怎么样设计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种方法是将一个知识点转换为自己课程体系结构一部分的关键所在。

e. 授课计划书

当袁老师讲解授课计划书时,我觉得很震撼。因为在我的理解中,讲课对于培训师来说是轻车熟路,没想到需要做这么周密的计划。更加验证了哪句话: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这份授课计划书,不仅仅是上课时的参考,更是对整个课程从整体上的把控。内容安排,时长安排,甚至精细到应该多准备几个学习活动的参考方案。

现在看来,这份授课计划书不仅能提供课前指导,同时也是课后复盘的绝佳资料。

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3个知识点

a.  五星教学法

五星教学法,完善了我原来的课程只采用激活就知和应用新知的课程设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习者自己总结出模式和方法,提高学习者参与度,同时对自己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

b.编写案例的五要素

讲课的过程中,知识点总是需要案例作为支撑的。以前,我会采用从书上寻找案例或者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方法,可是效果往往不太好。在讲课过程中,袁老师讲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点:现场抓取案例的能力,这个是我的弱项。当一门课在反复打磨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对往期活动收集到的案例进行重写。给知识点提供特别恰当的理论依据。

  c.  CSRP模型

      CSRP模型在手册上面还有一个对原书的逻辑结构进行加工重组后形成课程目录的样例。

      之前看书的过程中,是用一种仰视的心态。尤其在开发过程中,会特别纠结,担心自己破坏了书籍原有的知识体系,经过自己改造后,不太完整。经过这部分的学习,明白了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书中所有的知识点都是为了人服务的,应该根据自己课程的实际情况,对书的结构进行拆分重组,挑选出对自己来说最为重要的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排列即可。

三、 哪3个知识点,我可以立刻用在我的课程开发中

a. ASK(态度、知识、技能)利用这三点,对自己设计出来的课程目录进行检查,看射程的结构有没有分到最后。(这三点不是每一点都需要的,只要落实到这一点就可以。)

b.GEEAT化书法,通过这种方法,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适用边界清晰,结构缜密。

c.课程目标的AMD三要素。之前虽然也会设置学习目标,但大部分情况下是简单一个动词+宾语搞定。通过AMD的方法,可以将学习目标,授课对象,以及方法工具模型等的使用无比清晰

四、 我会如何运用

已经填过了在三月份分享《说话心理学》化书课的时间,争取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能够将培训课程上学习的技能融会贯通,开发出一门让自己满意的课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书成课”——打通课程开发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