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果汁软糖

 教室里坐着几十个年仅4岁的小孩,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块果汁软糖。

  老师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去吃放在桌子上的那块软糖。但是,如果谁愿意先不吃,等到老师办完事情回来再吃,谁就会多得到一块果汁软糖。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够坚持等老师回来再吃他就可以吃到两块果汁软糖。

  面对糖果的诱惑,部分孩子决心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为了抵制诱惑,他们或是闭上双眼,或是把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哼哼唧唧的唱歌,或是动手做游戏,或是干脆努力睡觉。凭着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这些小家伙们勇敢的战胜了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糖的回报。而那些性急冲动的孩子几乎在老师走出教室的瞬间,就立刻去抓取并享用那一块放在桌子上的软糖了。

一块果汁软糖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约12——14年后,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孩子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

  那些在4岁时就能够为两块糖果等待的孩子,显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强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的应付挫折和压力,他们不会自乱阵脚、惶恐不安,不会轻易崩溃。因为他们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办事可靠,所以普遍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但是,那些当年经不住诱惑的孩子,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显然缺乏上述品质,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社交时,他们羞怯退缩,固执己见又优柔寡断;一遇到挫折就心烦意乱,把自己想的很差劲或一文不值;遇到压力往往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这就是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但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跟踪研究,从他们4岁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表明孩子当初做出怎样的选择不仅从一种角度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人生道路。

推迟满足感说起来只是改变结构的问题,却能带来意志力的磨练。我们都习惯把简单轻松的事做完,再去最困难艰巨的任务,但就是这个困难使得我们一拖再拖,只要我们改变一下顺序,先啃掉硬骨头,剩下的只是小菜一碟了。在做之前,很多人喜好完美的计划出炉后才会去践行,当完美计划列出后,是否已经日落西山,一天又将过去了呢!5分钟起飞,做,就对了。在实践中反馈,让人走得更快。

从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可是,今天的孩子大多都不能够“延迟满足”而是“即刻满足”型的,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否则就会大哭大闹,大发雷霆,搅得家里“鸡犬不宁”无法安息。看到自己想吃的穿的,就吵着让父母给买,看到好玩的,也要缠着爸妈要买。很多父母束手就毙,顺从了孩子,有时觉得不忍心让孩子受委屈,有时觉得大庭广众之下,孩子哭闹太没面子。但有没有想过:给予不等于爱。这样的给予只是溺爱,会让孩子过渡依赖父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孩子尽早学会自己生存、立足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生活、思考、学习等技能。真正的爱不是彼此依赖,而是互相滋润,共同成长。

一块果汁软糖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不会推迟满足感,一味地给予物质,以后孩子的要求变本加厉,当要求超出了父母的能力,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冲突自然会发生。这时候,父母所采用的方式,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拒绝指责等等。父母的反抗已经不能够让孩子“浪子回头”,于是,亲子冲突越来越严重。冲突处理得当,会让感情更进一步。不要想着避免而漠视不管,这终将会累积成怨。去理解对方,在对方能承受的范围内有效沟通。在沟通中保持宽容的心态。指责也会起反作用,要避免,应把“你怎么这样”、“你得听我的”等换成“你看这样好不好”,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如果孩子不停哭闹,不妨将孩子短暂隔离,冷落他一会儿。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真的生气了,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的发脾气和哭闹是没有任何意义。拒绝孩子时不要跟孩子有太多的争辩,一定要简洁,并且是不容置疑的。等孩子冷静下来了再跟她讲道理,用尊重平等的态度,孩子才会接受建议。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写一份规定,既让家长满意,也让孩子满意,两人可以通过协商来制定。“假如也将所有,困难都关在门外,那么成功也将被你关在门外了。”黑格尔的这句名言提醒我们,有冲突时,一定要合理处理。不可因为困难而置之不理。

一块果汁软糖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三个方面,推迟满足感,给予不等于爱,如何处理冲突,来自《少有人走的路》之感。

这本书在美国创下《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20年的纪录,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灵读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块果汁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