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谈物联网

上个世纪,任何人想要享用现代文明的便利都必须要接入某个网络中,比如电网、公路网、电话通信网、自来水网,我们较低的单位生产效率迫使我们必须使用工厂式的运作方式来产生足够多的产品供社会消费、运行。人们在那时基本上都是以物理方式与某个网络相连的,信息与物体在那时无法相离而在。但今天我们已然拥有了一个独立、强大的信息平台,我们的生活受其影响不仅及其深远,且才刚刚开始。

全球互联网将各地的资讯带到同一平台,距离不再成为资讯的壁垒,一个中亚腹地的人在互联网上能获取的信息与一个在纽约的人没有太大差异(基于SNS的本地信息除外),可惜的是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的人们对互联网的强大能力的认识仍然存在差异,但这差异在未来一定会逐渐缩小。

无线通讯网络的全球覆盖使得无数的设备可以随处接入互联网,从而使得设备间的相互影响能力不被距离局限,互联网就像空间中的虫洞,让两个空间之间的空间(距离)坍塌而将两个空间直接相连。廉价的无人机物流因而成为可能,这类系统如果被广泛部署,那么个体的生活对于传统交通物流的依赖将大大降低,交通不便地区的物流状况会有很大好转,而这样的系统将进一步地让不同空间的人们共享同样的便利。而由于没有了中间的物流公司分拣环节,商家至商家的近距离运输也变得更加现实,降低交易时间也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大家都会受益。试想,如此农村地区家庭就有了新的将自家的东西售出的方式,也有了便利的原料和物品采集方式,或许这类交易不会主要存在于乡村和城市之间,但是乡村与乡村之间的这类交易将会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

几年前在深圳中学搞青城的绿色屋顶项目时,我们曾闲聊到新能源设施能给我们的城市面貌带来多大的改变,让我们最后兴奋的不是想象中房屋上的一个个Solar Disk、风电机或者生物电机,而是许多建筑将可以不并入电网而实现能源自给。垃圾回收技术是这个愿景的唯一阻碍,在现代都市出现垃圾回收场与配套的网络服务之前,肮脏一直是伴随着大部分城市的形容词,随之而来的卫生问题也让无数人殒命,一栋建筑如果不接受这个系统的服务,也面临因垃圾堆积而荒废的命运。但是如果这样的建筑数量够多,且都接入无线互联网,那么新的垃圾回收服务完全可以应运而生:不进行街道网络式的清理和回收,而是定点收集垃圾,按次收取服务费。由于处理的垃圾数量相对较小,因此研发和使用更为先进的回收技术来实现二次盈利也完全可能。这样,虚拟的网络将创造无数临时的、低成本的物理网络,而这个网络的魅力就在于,无论身在何处,每个节点都可随意退出和加入。

已然不难看出,无线互联网将使得服务业更为繁荣,因为基于信息网络的物理网络(物联网)的搭建随意、廉价而精确、高效。今年在重庆旅行时认识的一个德国女孩跟我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

"Technology should be the facility but not the threshold."

我想物联网就是在将科技从一个门槛拉回我们对它最开始的认识:便利。物联网的繁荣将让人们在选择地点时顾虑更少,因为交通系统和供电系统带来的掣肘更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乱谈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