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很多人说喜欢古琴,但感觉太高大上了,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原创2017-06-30迷妹小组长嗨的国风音乐
“古琴的艺术知识是如此浩瀚广博,可能没有人能上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只能先交一稿再逐步补充。琴学似海,琴艺如山,纵观几千年琴史,何人能凌其顶?何人能探其底?正是因为从无人能领略那极处的风光魅力,方引得几千年来无数琴人竞折腰!但只要你还在泅渡,还在登攀,就能不断开拓视野,就有希望达到新的高度。” 短短几句话间,我能感受到杨青老师对于古琴的敬畏之情和不断攀登之态度。
没见到杨青老师的时候,对他的印象是扁平化的,标签化的——“有文化、艺术家”,大概就是这样简单粗暴了。这与你我对于任何一个离自己遥远之人的看法一样单薄,直到真正见到本人。了解一个人还是要见见他,听他说说话,感受一下他的气场。杨青老师讲话,常常引经据典,间或穿插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笑逗乐,并不严肃,不会让人觉得拘束。整个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安静的听着,偶尔发问,偶尔同老师一道陷入思考,仿佛只是在与老友叙旧。
——以下为采访正文——
多少以感叹词结束的故事止于感叹词,而杨青老师让感叹变少,赞叹变多
我还记得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事情,当时我编写并出版了《越人歌》(电影《夜宴》插曲,谭盾作曲,周迅演唱),我想搜一下它在网上有什么评价,然后我就看到一个视频。
也不知道是谁录的,就看到一个穿着背心和大裤衩的男子,对着靠墙的琴桌,黑灯瞎火的就在那里弹琴,弹的不太好,音不准,节奏也不太对(笑)。旁边有小孩在哭,镜头一转,一张大床上坐着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抱着婴儿,应该是妈妈与亲戚在照顾孩子,我想弹琴的可能是孩子的父亲,照顾妻子与刚出生的孩子,从早忙到晚,也顾不了形象了,蓬头垢面,没准儿刚洗完尿布,抽空弹弹琴,弹那个《越人歌》。
你看他就这么弹,环境什么的很不好,但我是什么感觉呢?我感觉我编的小琴歌给他带来了轻松与快乐,这就够了。他在困难的时候、累的时候、疲倦的时候、厌倦的时候他一弹,哎呀~
这么多年了,我有一个很自豪的事儿,就是我们没有拒绝过一个想进入古琴大门的人
现在喜欢古琴学习古琴的人越来越多了。2000年我就在社会上开少儿古琴大班,教的都是传统琴曲。过了几年,网上就有一些年轻人说喜欢古琴,但是太高大上了,敬而远之,如果古琴能弹《菊花台》就好了,如果古琴能弹《青花瓷》就好了,《沧海一声笑》要是能用古琴弹就好了……这样,我们当时传播古琴是希望古琴更通俗,更易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想把它的迷信破除掉,门槛能不能低一点?我们是把它降低还是把它抬高,让它更玄虚化?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人在做,我们就属于尽可能把古琴降下来的那一派。
那时候我有个网名,到现在都在用,叫“百姓琴人”,我就觉得我们就是个老百姓,对吧,我们要考虑老百姓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么多年了,我有一个很自豪的事儿,就是我们没有拒绝一个想进入古琴大门的人,没有拒绝过一个。不论他是残疾人,是老是小,最小到4岁,最大到75 岁,我都教过,也因此积累了一些经验。
那个时候,所有诗词都是可以唱的,有文字的琴歌,更易懂更入心
大家都知道,诗和词都是能唱的,现在我们还有人在唱,可是呢,因为真正的古琴歌大多失传,可能有一些好诗,没有古谱流传,比方说《钗头凤》,陆游的《沈园二首》,李商隐的《无题》就只能有词无曲。我觉得琴曲与琴歌两者不能偏废。没有谁重谁轻,但是如今的现状还是琴歌势衰。
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想把古琴音乐与诗歌,与文学结合。文字因为有音乐而更美,音乐因为有文字,更易懂更入心。比方你听我这个,“do、la、so、mi、mi、re、mi”什么呀,你觉得是欢乐的,还是忧伤的?可是我把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往里一填,你说哪个更易懂,哪个受众更广?
古琴是一个很大的宝藏,但你得让他先进门才行
王迪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她教流水整整教了我五年,就是我跟她弹,一直到她认为可以的时候,5年。她跟我说以前管先生教她弹,教了她一首曲子,她无论如何不肯学,后来两个人就别着劲儿,最后她别不过管先生只好学了,就是《高山》。她说后来我还是觉得不好听,我到现在也觉得不好听,可是当时不学,他就不往下教了。王迪老师还经常对我说:弹古琴的人少,可是弹唱琴歌的人更少,她总是建议我学唱琴歌。
我们在教学上采取的是先从易到难拉一个曲目单,再结合具体学生的自愿选择,你喜欢什么曲子学什么我教你什么,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尽可能学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这样他就愿意弹愿意练,相对来说,成绩就好。不能只按部就班,按着一成不变的僵化规律,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变化。
古琴,我们做了这么多让它走出象牙塔的事,包括我们出的《古琴弹奏经典歌曲30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二)》、《琴梦红楼》,目的还是这样。古琴离你很近,跟你不远,只要你肯学,古琴是个宝藏,但你进入到这个门里的时候才能看到,你不进门永远看不到。那么解决怎么能够使他进门的问题?降低门槛,提供一个“方便法门”这样就可以了。进入了古琴大门,才会发现这里还有那么多的经典传统古曲。
古琴的创新,尝试,包括古琴跟钢琴,古琴跟长笛,古琴跟竖琴,古琴跟弦乐都可以。我看到现在还有人天天弹摇滚啊什么的,我们觉得这都允许弹,好不好,要用时间来检验,我们先不要挑挑拣拣,推三阻四,我提倡古琴的多元化发展。
——采访正文结束——
采访最后,杨青老师说到嗨的国乐的几个小伙伴儿让他感动,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因为他的身体原因而未能完成,让大家白跑一趟他觉得很内疚。可是对于“嗨的”的小伙伴儿们来说,能够与老师有这样一次近距离的长时间的交流,就已经是幸甚了。正如老师致力于让古琴“飞入寻常百姓家”,嗨的国风音乐亦专注于让民族乐器“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嗨的”能遇到这样的杨青老师,不正是我们的幸运吗?即便这条路道阻且长,但我们“足够相信”!
杨青老师的《越人歌》《求索》等课程已上线,关注“嗨的国风音乐”获取相关信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