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险到抗癌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讲“拼三余一”的思想,就是每年如果将收获的粮食三分之一储存起来,这样连续三年就可以存储一年的粮食。如果不断积累,过27年就可以存九年粮食,即使遇到饥荒年,也可以平安度过,就可以达到太平盛世了。

从保险到抗癌_第1张图片

可见原来人们最先考虑的是吃饱肚子,衣食足才能天下安。

1893年,世界上第一笔重疾险保险单诞生了,他的创始人是巴纳德博士,是一名南非医生,而不是保险公司。他救助过大量的重病患者,他发现很多得了重病的人,他们虽然活着,可是在财务上他们已经死了。最可悲的不是治病,而是没钱治病。他说我们都需要保险,不是因为人人都会死,而是要好好地活着。保险它不光能延长病人的寿命,还能提高他们在这非常时期的生活质量。

如今吃饱早已不是问题,社会保障也有兜底,病了有医疗保险、老了有养老保险,只要活着就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才能活得久。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没钱治病我们可以用保险去解决。那病呢,怎么解决?没有答案。因为生活是具体的、病也是具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对于一些外部的疾病,医学治疗是非常明确的,对症治疗就好。对于像癌症这样来自内部细胞基因突变的疾病,最开始呢,科技不发达,还是像对待外部疾病一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切了之。但有时这样还不行,后来才发现癌症是由于自身内部基因突变引起的,于是人们又有了靶向治疗。当然也不是对所有癌症都有效。然后又有了基因免疫。所有这些不断的尝试,都是为了达到延长人的生命这一目的。

从保险到抗癌_第2张图片

正是由于有了人们对癌症和癌症治疗的不断了解和尝试,人们才知道人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同样癌细胞的适应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寻找平衡。对待癌症才越来越像对待一些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治疗、长期斗争。

我们要重新定义癌症患者存在的意义,不是消灭死亡,而是活的长久。对癌症中晚期患者来说,保守治疗不是害怕死亡,而是要更有尊严的离去。作为他们,每多活一天,都是一种胜利。

从保险到抗癌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保险到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