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5:小心掉进这些决策陷阱

2017.12.25

今日共读:《明智行动的艺术》

60/365:小心掉进这些决策陷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出明智而正确的决策行动,其实并不需要额外的智慧,只需要始终牢记和把握一点:少犯错误。

我们在行动之前,往往会受到各种思维误区的干扰,最常见的包括:专业知识带来的思维局限性,对数据和事实真相的天然排斥,不自觉地高估他人与自己的感官一致性,因为投入的成本从而人为拔高一件事物的价值认知等等。这些思想弱点,一方面会让我们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不理智决策;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善意地加以利用,则可以使我们开展行动的阻力更小,促使我们的成功。

一、为什么我们对具体的人物更能感同身受。

这就是所谓“心智理论效应”。人类从原始社会起,就是以群居方式生存的。因此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对身边人如何思考、如何感觉,已经形成了非常细心的感受习惯——一旦大家聚在一起,人们会不自觉地感受陌生人的想法。了解这种“心智理论效应”,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决策。

二、为什么拿锤子的人会把一切都看成钉子。

即便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那些所谓“拿锤子的人”,也会逐渐将“锤子”在本专业领域过度使用。这种趋势和倾向性,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明显。

看起来丝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可以让你养成多样化看问题的习惯和视角,使自己思路更开阔,从而避免在决策过程中的专业思维局限。

三、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别人跟自己想的一样。

这种现象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别人跟自己的一致性。这种“过于自信”的毛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重要行动之前,千万不要盲目自大。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对方可能会有自己一套完全不同的判断体系。

四、为什么我们会更喜欢那些经历痛苦才能得到的事物

当你在一件事上投入了很多精力,甚至付出痛苦,那么你就会对这件事带来的结果愈加看重,并且非常享受这种结果带来的成就感。换句话说:我们会因为在一件事上已付出的努力,把这件事的价值进行人为夸大或提高。

一方面,应有意识地去保持清醒,理性分辨一件事物真正的价值。坚持在行动前冷静思考:一件事情的价值,到底是因为它本身可以满足需要,还是只因为你在它身上已经花了过多努力,导致不愿割舍?另一方面,如果想抬高一个人对价值的估计,也可以适当地“吊吊对方胃口”,让对方不那么容易获得。

越是你深信不疑的事情,你越是要多一些怀疑。作为聪明人不需要信奉任何教条,你要做自己的异教徒。

60/365:小心掉进这些决策陷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60/365:小心掉进这些决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