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1读《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朱永新8

第七篇:不会写作算不得合格公民——写作教学论

十三、写文章跟说话

写文章是用笔来说话,如果没有意思的话硬要说,那叫做瞎说,如果没有想清楚随便说,那叫做乱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稀奇古怪,写文章只不过是把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罢了。

从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要用笔来说话了,如果一开头就一直不断的写到啦,五六年级用笔说话的习惯必然就养成了。

认定了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话说好,写文章也就会好了。那么怎样才算是把话说好呢?并不是花言巧语,言不由衷,含含糊糊,不明不白,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老实和明确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写好文章。

十四、和老师谈写作

一、想清楚然后写

想清楚然后写,这是一个好的习惯,如果养成了这个好习惯,人家就能充分的了解我的意思,我也满意。

不想就写,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这样边写边想,边想边写,却已经成篇了,这样写下来的东西,假如是把它看成草稿,再加以增减调整才能算数,如果懒的动作太大的改动,又要时间紧迫,将给别人看的,要了解我的意思,那就非常困难。

什么叫做想清楚呢?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是不是还有什么缺漏?从读者方面着想是不是够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有了切实回答,这才叫做想清楚。与其写下草稿之后解答,不如在动笔之前解答,凡事预则立,不是吗?

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写,写一封信,写一篇报告,写一篇总结,为什么写?以此可以类推。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一个根抓住了这个根,想开了,不以有一点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必须将前面那些问题都一一得到解答,这样认真的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的过程,写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原来是合二为一的。

我们将孩子写作也必须要他们先写提纲,也就是让他们想清楚,不要想了,一点朦胧的印象就满足了,养成了写提纲的习惯一辈子受用。

写完之后必须仔细的多读几遍,要保证自己写的这篇东西达到了目的,作者自己不会不太满意,别人才能了解的一清二楚,不会发生误会和感到含糊,如果可以养成想清楚后写这个习惯,就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修改是怎么一回事

写完的一篇东西,要看上好几遍,修改好几遍,这是一个好习惯,能写出比较好的东西的人,大多都有这个好习惯。语文老师教学生练习作文也要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这个好习惯。

修改是怎么一回事呢?从表面上看就是语言不妥当,需要把它改妥当。妥当的意思就是看你有没有充分的确切的表达出你要表达的意思,那叫做思想。表达的充分又确切就是妥当,否则就需要修改。就这样寻根问底的想一想,检查过后,认为不妥当的,需要修改的,其实是意思。修改文字和意思是一回事,而不是两回事,如果需要修改,就是要修改原来的意思。例如原稿上有几层意思是这样排列的,经过检查后发觉不妥就必须调整他们的排序,还要变更原来的意思和安排。等于是增减原来的意思的内容。例如把“发动”一词改成“推动”。变更也分大小不同,小的是变化细节,如果大的变更就涉及到全局。修改就是原稿,再仔细考虑,尽量的做到充分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这样理解了,对修改就不会草率从事,必须要贯彻在实践中,养成这个修改的好习惯。

三、把稿子念几遍

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如果你去投稿,对编辑说,我没心思再看了,那么你这是把责任推给编辑同志,编辑同志是没有义务帮你看一看,改一改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是要不得的。因为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那么修改多少遍算完事呢?作者认为:修改到自己认为无可再改了,就算尽到责任了。修改稿子,应该不光是要看,更要念几次 ,这样才能发现上句跟下句是否能接气?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紧密?词语词的搭配是否适合?句子的成分多了还是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毛病就发现了。如果你试了,这个方法就是很有效的,当你念的觉得不顺当,卡住的地方,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当你念下去顺当了,语言流畅妥帖,这样你写的东西的意思就基本表达清楚了。

四、平时的积累

写东西取决于构思、动笔、修改这一连串的功夫。平时的积累,例如写东西,谈到草木鸟兽的形态和生活,或者是某人的状貌和习性,这都是依据平时的观察和认识来写的。如果光靠临摹别人的是不够的。只需要我们平时多懂得一些草木鸟兽,更加熟悉某个人物的特性,这样的日积月累,在写作时才能派得上用场。

写了东西,立场观点要正确,思想方法要对头。重点就是要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例如一个词语一个成语,你确切的知道它的意思,知道他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场合不适用,每一次都能用得妥当,这才算真正的掌握了这个成语,通过这样日积月累你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多,语言应用就会妥当。所以写东西是靠平时积累的,而不是等到要写的时候才去积累,知识思想和语言都是通过日积月累才有的,这是写东西最重要的基础。

五、写东西有所为

写东西要注意,要自然的向好的一面努力,对不好的一面得高度警惕,引以为戒。有所为是指:例如写一篇总结,是要你把过去的经验教训和今后的工作正确的途径,写出来,借此推进今后的工作,提高今后的工作效率。再如写一篇通讯报道,是让广大的群众知道各方面的实情,或是在思想战线上,或者是生产战线上借此提高大家的悟性,鼓励大家的干劲,再如:写文艺作品,诗歌,小说是通过形象把值得表现的人和事表现出来,使人们受到感染,不知不觉中增添前进的动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写的东西是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有好处的人和事。

但是现在我们存在有“洋八股”、“党八股”这类非八股文体而言的体裁,都具有八股精神,都是在说空话连篇,不联系实际,不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继承了八股精神的产物。这是一定要不得的“谀墓之文” ,这些都是为了应试和名利二字而写的文章。

六、准确·鲜明·生动

写东西有所为,主要表现为两项:一项是有什么要通知别人,需要做到的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别人。第二项是有什么要影响别人,需要做到的是,把自己相信的告诉别人,让别人受到感染,发生信心,引起行动。那么你说的必须是真话实话,而不是假话空话。

真话实话怎么写呢?比如那些不切实际的认识,不解决问题的论断,这样叫做糊涂的思想,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不是真话,真话实话要求,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要有准确性。立场和观点都是正确的,一步一步推断下来,就像算式那样切合事物的实际足以解决问题,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真话和实话。这是衡量准确性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

我们还要努力做到所写的东西具有鲜明性和生动性。就是要求:不晦涩,不含糊,不呆板,不滞钝。因为思想认识应该像活水那样自然流动表达出来,才能做到鲜明性,生动性跟正确性,他们三者是分不开的,更是为了达到通知别人或影响别人的目的,是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素。

七、写什么

无非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想清楚了构成一个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言固定下来。如果是对家人或自己,或者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是朦胧的,不完整的,也应该把它写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有价值的。

今天要写什么呢?可以写写对学生的认识,在实践上深刻变化,与领导、群众的交谈,看到的新闻和你的思想殊途同归的想法,或者是野生动物、植物,只要你的思想解开了,敢想敢做,身边全部都是可写的东西。

在提笔之前,要问自己,了解比较确切的感受比较深刻的就是最适合你写的题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写点东西,如果是语文老师就更有必要了,语文老师要向学生讲解课文,指导学生练习作文,还要批改作文,这些工作都涉及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只有我们平时深入学习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努力的研究教学的原理和方法,经常用心写一些东西,这些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所以自己动手写,最能体会到写作的甘苦。自己真切的体会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讲解就会更透彻,指导就会更得当,这是我们达到“熟”的重要法门。

八、挑写能写的题目写

挑选写的题目,要问问自己能不能写,题目既然值得写自己又能写,写起来就错不到哪去辨别自己能不能写,只要问自己对这个题目是否了解的比较确切,感受比较深刻。

例如:创写是农具或改良农具的事,确实非常值得写,那农具的构造怎样,原理怎样,效用怎样,全都是似懂非懂,不太清楚,怎么写下去呢?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办法,就是应该暂时把笔放下,再去考察农具的创制和改良的实际情形,参加几天劳动,有了了解和感受,自然就能写下去了。

题目虽然值得写,作者了解不够真切,感受不够深刻,还是没办法写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养成一个好习惯,非得了解的确切了,感受深刻了再去练习写作,每一次写作都会有一次长进,这样才达到了练习的实质效果。

写东西是要准备给别人读的,所以必须要让读者乐意真正了解咱们的感受,这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所以我们在写好一篇东西时,不妨站在读者的位置上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是读者对自己要写的这篇东西,是不是乐意读,读了有什么好处?如果答案回答是的,写起来就保证错不到哪去了。

个人感悟:真情实感,多看别人的范文,感受别人作品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 ,自己多动笔,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是写作的基本要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01读《叶圣陶教育名篇选》朱永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