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送还会再回来吗?

    我想他不会再回来了。

        《边城》以民国时期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这本书里的每个人都是淳朴的,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分等级、不谈功利。在当时的“现代社会”传统美德遭到破坏,人们受物欲和金钱所支配时,这里却拥有最纯洁的感情:外公对孙女的爱、天保和傩送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及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无不代表着乡村未受污染的美德。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中,一个爱情故事很自然地发生了: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同时爱上了翠翠,一个老船夫的孙女。老船夫想要让翠翠得到最大限度的婚姻自由,却又不免想到翠翠的母亲和她的悲惨故事,甚至产生了翠翠可能也会落得这般结局的预感。这种想法让老船夫更加谨慎,而且翠翠依赖爷爷,长久与爷爷相依为命导致翠翠一时之间不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这些条件使得老船夫便不得不为自己的孙女操心,不断地在这个乡村里奔走、打听、试探。但是翠翠并没有一开始就向老船夫表明自己喜欢的是傩送。结果由于长期模糊的试探,让这种操心被天保认为是“刁难”,让傩送觉得“不索利”,使船总觉得“多事”,还不被他不明事理的孙女翠翠支持。

        兄弟同时爱上一个人这样的事情在当地并不稀奇:按照茶峒规矩,两兄弟要“来一次流血的挣扎”,定出胜负。就在他们认为兄弟之间不至于动刀,商量如何分出胜负时,大老天保向二老讲了自己走车路求亲,老船夫却不置可否的事情。“我想告那老的,要他说句实在话。只一句话。不成,我跟船下桃源去;成呢,便是要我撑渡船,我也答应了他。”大老以为自己车路行不通,马路也没希望,在弟弟提出赛歌时虽然自知唱歌不如弟弟却又不愿让弟弟代劳。两人互不相让,却又不争得面红耳赤。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谁都变得很被动:老船夫没有直接回答天保的求亲,让天保觉得烦闷苦恼;老船夫很晚才发现翠翠喜欢的不是天保而是傩送,他的操心得不到肯定,陷入愁思;傩送虽然在和哥哥的竞争获得胜利,但是哥哥外出遇难死亡成为了傩送与翠翠之间的一层屏障。哥哥死后一个月,船总答应了中寨王团总家的提亲,打算让傩送娶王团总的女儿。王团总家的嫁妆是一个崭新的碾坊,象征着金钱和地位。哥哥的死亡和船总对儿子婚姻的干涉,对傩送心理产生了无法愈合的伤害,让他在一气之下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傩送离家出走后去了哪里?或许他去了天保当时说的“桃源”,在茶峒小镇的下游过着新的生活;或许他进入了某个城市,过着“现代社会”的生活;又或许他出发就是为了跟随哥哥一起“下桃源”……但无论他去了哪里,我相信,他不会再回来了。也许翠翠在想通所有的事情以后,也会理解傩送当时作出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傩送还会再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