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分享逐字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座的各位就算没有读过这本书,也一定听说过;我们到书店去,在育儿类中,也必定会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或者冠名相似的系列书,足见本书的影响市场有多大。从2009年出版至今,该书销量已突破700万册,长期雄踞家庭教育类畅销书榜首。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把这些书平铺开来,可以铺满40个足球场。之前大热的《三体》,销量也才100万余册。

那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在前言中用一句话对本书做了很精辟的概括:

作为一个懂教育的妈妈写出的家庭教育作品,本书值得一读。

作为母亲,我读过的育儿书没有上百本也有二三十本,为什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就让我有了非分享出来不可的欲望呢?

理由有三:

第一:你希望孩子以后有能力考上名牌大学吗?

第二:你希望孩子心态健康性格开朗吗?

第三:如果有一种办法让你和孩子远离“作业之痛”,你愿意了解吗?

上述三个问题,我想每一个家长的答案应该都很明确。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书大卖特卖的原因吧!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尹建莉老师、圆圆妈妈有什么妙招吧。

我们来看一下关键词。

第一:这是一本妈妈写的书。书的全部内容都是作者在养育女儿圆圆过程中,所遇到的故事、问题,就像妈妈们在一起唠嗑,说我家孩子今天怎么怎么了,隔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了一样,与我们的真实生活是有着百分之百的代入感,读者群体-大部分是妈妈们自然会被吸引,忍不住翻下去。

第二:这里有专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解决方案。作者既是一名普通的母亲,又是一名从业数十年的教育工作者;在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她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解释了她的思考内容、处理方式,把“教育”的来龙去脉、优劣利弊,都介绍得清清楚楚,让每位读者都可以“知其所以然”。通过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每位读者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故而口碑极佳。

第三:语言朴素自然,兼具文学美。作者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文字简练不啰嗦,故事有起承转折,阅读体验很好。加上她的女儿圆圆确实被培养得十分优秀的真人示范效应,可信度很高。

优秀的内容与良好的口碑碰撞在一起,就产生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长盛不衰现象。在销量的背后,更是其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在家庭教育中一定都会产生一些相应的改变。这些正向的改变汇聚起来,就成为了一股关于家庭教育的新潮流。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打骂孩子不再是理所当然的事。

•      阅读被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来,包括古诗文的诵读。

•      普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了解了这么多背景,胃口被钓得十足了,我们马上进入正文内容的分享吧!

我归结起来,就是“一二三四”,即:一个理念,两个方法,三个选择,四点应用。

一个理念:

序言中说道:一个有心的小伙夫可以成为一名高级厨师,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哪个孩子不需要有教育素养的父母呢?现在社会上的普遍情况则恰恰相反,家长们对孩子用心了,但用得不是地方,主要以管教为主,处处充满痕迹深重的干涉,儿童所体会的多是强制力,而不是教育。如果这本书能让家长和教师们看到,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那么就是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这里的关键词是“有心无痕”,与我们传统的、大多数人正在践行的教育方式-管教、干涉十分不同。这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真的有用吗?

前言中,作者首先对当今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出了质疑: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所有的家长,无论做什么说什么,本意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当良好的意图和后面令人失望的结果形成巨大反差时,许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本人,说孩子自己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这是显而易见的强词夺理——如果问题是孩子天性中带来的,孩子自己有什么过错呢,正如眼睛大小不能怪个人一样;如果问题只能由孩子自己“争气”来解决,所谓“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呢?

接下来,作者抛出了她自己的“教育观”,也是本书的核心理念: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001锄头?还是刻刀?

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

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相信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拿着刻刀,刻出完美的作品(不恰当的比喻)。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父母却是手里拿着锄头而毫不自知。

请问在座的父母,你觉得自己拿的是锄头,还是刻刀?

002锄头的前世今生

父母之爱都是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的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分享逐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