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晋辉:谈谈王者速读(二)(469/1000)

昨天有人说起一个疑惑:我觉得不应过于强调30分钟这样一个固定的时间概念,毕竟每个人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心态都是不同的。读书时间的控制不是目的,对核心内容的理解才是正道。

这个观点当然没错,每个观点的提出,其实都有着它的前提假设,为什么要限制30分钟内读完呢?其实我的理解就是塑造紧迫感,牢记阅读的目的,截止时间的威力大概每个拖延症的人都心有戚戚焉,到来之前如果准备不够总是觉得不够好,但不够好不是完成目标的障碍。

要么完成了阅读目的,如释重负,要么没有完成,满怀遗憾。截止时间,双刃剑来的。但不可否认,截止时间,对某些人来说,是增加效率的不二法门。

此外,大家所熟知的设定目标的原则要符合SMART,最后的T就是截止时间。可以让你的行动更加有效。

最后,还是昨天提到的,解决读到后面忘记前面讲什么的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阅读需要慢慢品味的书,诗歌、散文、小说类。比较适用于你不想读但又不得不读的类型。比如咨询顾问,想要通过考试的考生。想要快速涉猎陌生内容的功利性阅读目的。

现在言归正题:

昨天说过,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王者速读法:5分钟预览封面目录等,5分钟浏览全书图表,20分钟跳读。

那么第一步就是预览:

预览说的就是不要快速进入正文,你得要预热,要有前戏,你得从封面、前言(序)、目录、后记(结语)这些处于外围的内容开始了解书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传达的思想。

预览有三个要点:

(1)我想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也就是当初买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关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是为了获得某种知识?只有明确了读这本书的最初目的我们才能来判断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才能在书中找到对于自己来说有用的内容。

(2)我能从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到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目的,与希望从本书中获得的价值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度十分的低,或许你可以考虑先暂时不阅读该书。读一本不符合要求的书,最大的浪费就是不可逆的时间成本,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所以就算开始读了,你发现不值得读,请马上终止,节约你的生命,把之前的时间视为沉没成本,千万不要那种读都读了,那就读完吧这种心理。

(3)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

在明确了自己所想从一本书里获得的价值以及这本书是否有相匹配的内容之后,就进入预览所要达到的第三个目的,发现书中哪些内容对我来说是重点。如果作者在前言里面对书的框架进行了阐述,那么你就能快速的找到重点的部分;如果前言并未有说明,那么可以通过目录来进行分辨。

具体做法如下:

1、看书籍厚度,文字大小等内容。

这样会对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能大概了解书中会有多少内容。

2、看封皮、封底、内封、护封、腰封等内容。

这些地方会有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宣传语、推荐语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本书的质量有一个初步印象,一些有名的作者、译者、出版社相对来说对书的质量会有一定保证,书名、宣传语、推荐语有的也可以大概透露一些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观点。

3、版权页、前言、序、献词、跋、目录、参考文献等内容。

版权页中有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有书的版次、印次、字数、引进书的话还会有原版书名等信息。版次、印次越多,说明该书就越畅销。

序言、引言、前言、译者序、献词、后记、跋等等,这些内容会讲述一些创作的缘由、故事,有的还展现该书的概要和核心观点,第三方的序言评价或者推荐,也可能会总结书的脉络或自己对于该书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一本书。

目录是重点,展现了该书结构,浏览目录可以找出本书的重点所在,也可以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4、看正文里的标题、图表、照片、插图、漫画等内容。

浏览完前面的内容,可以随便翻翻正文,关注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这本书籍。

记住:你只有五分钟!

书籍的很多内容有可能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就已经初步获悉了,在拿到书后,可以重点看一些以前不了解的信息。而且,对于同样的信息,每个人能从中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后面精读或者速读的时候可以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这样多加练习,熟练以后,5分钟之内你能获取的信息会比以前提高很多,这样获取信息的效率自然就会提升。还有的书序、前言等内容很长,不必苛求都通读下来,扫一遍了解个大概就可以。

明天再谈谈第二阶段:5分钟浏览。

你可能感兴趣的:(彭晋辉:谈谈王者速读(二)(46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