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见面会

一场见面会_第1张图片

周六去参加了正午的一场读者见面会,之前有关注公众号,也关注了几个作者的微博,线下见到真人还是有几分激动。大家像闲聊一样,随意而真诚,不拘谨,喜欢这种氛围。

几位作者都聊到了自己大学毕业这些年的事,曲折而奇妙的成长过程,每个人的经历都很丰富。

其中聊到一些话题印象比较深刻,有位作者说到了一些关于挫折与选择。

生活中必定会遇到一些挫折,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不应该去逃避,要学会共处。怎么面对挫折本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些挫折我们能解决,有些我们要学会共处,寻找平衡点。

关于选择,大部分时候其实没什么所谓正确的选择,你选择了这条路,那另一条路的风景到底怎样,你自然是不知道了。在纠结时,选择当下你能做的最真诚的决定,然后向前走去吧。

有几位作者都说自己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什么专业热门选什么专业,大家都考研于是自己也考研,在经过漫长的时间,越发认准自己讨厌什么,尽力从这些讨厌的事情中逃离,慢慢会发现一些自己不讨厌的事情,尝试去做,也许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社会一直都是在强调要努力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真的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找到了吗?换一种方式,先从摆脱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开始,也许有一天我们能找到那份喜欢?

在找寻自我的这条路上,你只能尽力而为,阅读,工作,思考,也许能帮助你,但也可能徒劳无功,它更像一个神迹,可遇不可求。

在谈到作品与读者的关系时,正午团队很坚定的认准只做自己,不讨好读者,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觉得对的文字,不妥协。这点真是让人佩服,坚持自我是一件很难的事,希望他们能一直走下去。

听别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有时候会觉得矫情,好像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不过,正午这次的见面会有种大家也就随意聊聊,不需要太较真的感觉,反而轻轻松松的就听了两个半小说,还意犹未尽。

郭玉洁老师一开始讲的那段话,颇好,大意是说:“年轻人自负,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我们无论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也不一定会听,他会觉得那是你,而我肯定不会这样。

我们谈论一些我们的经历,并不是为了向年轻人说教,只是想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等你经历过一些事后,再回想我们之前讲的,你会知道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经历,面对困苦时你并不孤单,很多人都经历过,你不要想到死。”

我很喜欢郭玉洁老师的文字,最近看到她关于人生意义的一些看法,分享下。

询问人生的意义,或许是人们求助宗教的重要原因。除了宗教,有两种我喜爱的态度,推荐给你。

一种是中国文人所擅长的,中国的文人对于时间有一种悲哀情绪,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客”所说,曹操周郎,这些一世之雄,如今安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看透之后,难免心灰。

但是苏轼,这个中国传统里超级潇洒的人物,他回答道,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天地的确转瞬即逝,但是凝定来看,物与我皆无尽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活在当下了。在他看来,重要的是,此刻可以享受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在悲观的底子下,可以积极作为,修养身性,最不济,能够欣赏生活的细节,这是中国文人传统里极有生命力的部分。

另外一种,是我读鲁迅著作时感受到的。他在《过客》中,写了一个人物,他自从记事起,就在走路,好像有声音在前面催促他,停不下来。

在一个荒原上,一座小土屋前,他见到一个老翁和一个女孩,他问他们,前面有什么?老翁说,是坟。女孩说,不是,那里有很多野百合,野蔷薇。过客又问,那坟地之后呢?老翁和女孩都说,不知道。在这出短剧的最后,过客说,我只得走。我还是走好罢……。舞台说明是(即刻昂了头,奋然向西走去)。

在一些学者的阐释里,过客就解释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坟,或是鲜花,而在于行走。在人的行动中,就诞生了意义。这是我所信服的一种观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