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1张图片

  班级文化建设是很多班主任关心的话题,大家为此投入的精力也不少。每所学校的德育工作必然包含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但是,相当多的教师、学校管理者,对班级文化含义的认识不是很清晰,缺少系统构建的思路和方法,这导致班级文化看上去华丽热闹,却多流于表面,未能体现文化在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价值。

  一、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个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包括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方面,它们共同构成“班级文化体系”。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2张图片
班级文化体系主要构成(四个子系统)

  班级文化体系的这四个子系统几乎涵盖了班主任的所有工作。甚至可以说,班主任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班级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3张图片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班级文化体系的四个子系统不是平行的,而是以精神文化为内核,渐次向外扩展的。也就是说,这四个子系统是一组同心圆。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4张图片
班级文化体系的结构

  按此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班级的所谓“文化”,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因为班级一旦没有精神内核(班级精神),即使物质建设做得很好,也不能被认为是有文化的。所以,一间布置得很漂亮的教室不一定有文化,一个班名、班徽、班歌、班级口号齐全的班级不一定有文化,一个经常开展热闹活动的班级不一定有文化,一个成绩优秀、各项指标领先的班级也不一定有文化。

  班级文化体系应该以班级精神文化为核心,按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从内向外辐射开去。没有精神文化,班级文化就没有魂,即使活动做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也不能对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起到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而目前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盲目模仿、东拼西凑、快速打造、缺少精神内核、不成体系等问题相当严重。

  二、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不能零敲碎打,也不能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或者看到其他班级做得好就去模仿。班主任要有大局观,确立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围绕核心建立机制,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三条线索,从内向外辐射,逐步建设,历经创建、认同、形成、普遍化四个阶段,逐渐形成体系。实际上,这四个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通常都是前后交叠在一起,逐渐过渡的。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5张图片
班级群体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阶段及主要教育策略

  在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班级的行动重心也有所区别。上图中提示的策略只是参考,不能机械套用。很多教育策略可以同时或交替使用。上图中提供的各阶段的时间也是大致的,只是为了说明班级文化,特别是班级群体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淀。从班级组建开始,直至班级解散,班级文化建设贯穿始终。

  1.创建阶段

  班级文化创建阶段始于班级新建,到班级稳定运转一段时间为止,大约半学期时间。这是一个从发散到收敛再到发散的过程,该阶段的工作以班主任为龙头,但是班主任也需要发动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

  ① 师生合作,确立班级文化的核心

  班主任首先要认真研究班级、研究学生,给班级准确定位,提出班级发展愿景。可以向学生(以及家长)广泛征集(班主任也可从学生的方案中了解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状况)体现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在经过充分研讨、整合之后,最终确定。

  其中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十分关键,因为班主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所站的高度足以俯视全班,能从专业视角给班级定位并能预见班级的发展趋势。班主任经过观察,知道自己的班级需要什么、自己的学生缺少什么、需要在哪些地方锻炼提升。

  这种高度,是学生和家长所达不到的。另外,学校的传统和校园文化氛围、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等资源可以作为确立班级文化核心的重要参考。主要情况如下图所示。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6张图片
班级文化核心的确立

  针对不同的班级,老师们可能使用过不同的班级发展关键词,并由这些关键词开启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之旅。这样的班级文化就是有个性的,也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在一个差乱班里,为了帮助学生走出泥潭,在对学生的心态仔细把脉后,可以提出以 “赢得尊严”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主线;在一个由中等生组成的班级里,结合学校的传统,可以将班级取名为“行知班”,建设“知行合一”的班级文化体系;在一个生源相对较好的班级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可以提炼“公德、责任、合作、友善”八个字的班级核心价值观,以及“立志、修身、精进、坚毅”八个字的学生个人成长关键词。

  ② 将核心价值观全方位物化

  核心价值观、班级愿景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必须以物化的方式具体呈现,否则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班名、班徽、班服、班级口号等的设计、征集活动都要围绕班级精神内核开展。

  在发起全班性的征集、评选活动前,班主任要反复强调主题,否则学生的行为就会漫无目标。有些班级的班名、班徽和班级口号各不相干,也未围绕班级精神内核而设计,给人的感觉是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很凌乱。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7张图片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案例——“行知班”物质文化建设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8张图片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案例——“行知班”物质文化建设

  ③ 寻找班级的品牌建设方向

  班级核心价值观只是指出了班级总体发展方向,尽管有很多物化的手段可以呈现,但毕竟还是有些空泛。班级必须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一些具体的、可以让学生真实感知的行为、活动,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个体价值观。这才是建设班级文化最重要的意义。

  建班伊始,班主任就要结合班级文化的核心思考未来可以培养学生怎样的品行、可以创建怎样的班级文化品牌。比如,知行合一,用什么活动可以诠释,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班级生活中,不仅能记住知行合一的理念,还能体验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甚至让知行合一成为终生的行为准则之一。

  2.群体认同阶段

  如果班级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充分参与(这是非常必要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家共同提出来的,那么核心价值观的群体认同阶段就会和创建阶段融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认同的过程。

  当然,从提出到被大多数人认同,还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学生初步适应班级文化氛围的时间(他们自己也在创设班级文化氛围)。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学期,一个班级的班风就可以基本形成。

  新班组建前两个月,是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智慧的班主任一定会及早布局,积极开展工 作,迅速创设新局面。此时工作效果会非常好。

  而不够专业的班主任会觉得这段时间班级比较平稳,事情不多(因为新班会有一个“蜜月期”,新生刚入校,还有些收敛, 新鲜感还没过),故而麻痹大意。等班级问题越暴露越多,甚至形成一些坏风气后再去抓,难度就大了。

  曾见过有的班级,新班组建半学期(以期中考试为限)就垮掉了, 无论是行为表现还是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是新班经历的第一次大型考试),都非常糟糕,和优秀班级已经形成巨大落差。此时再想挽回局面,就是非常困难的事。

  班级每天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为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班主任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案例进行教育。教育不能就事论事、蜻蜓点水,应该“高起点,低落点”,仔细分析案例中隐含的价值判断、行为动机,进而上升到学生素养培养的层面。

  点评有导向功能。通过理性分析和价值观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白在班级里什么值得做、什么不值得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向别人学习什么、要远离什么,什么应该努力追求、什么应该学会放弃等等。

  3.共同价值观形成阶段

  即使学生认同班级核心价值观,也不代表这些价值观可以自动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在学生对班级核心价值观认同(至少不抵触)后,班级文化建设将进入“攻坚 战”—— 群体价值观形成期。这是把班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真实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的过程。

  受固有习惯、周边环境等因素影响,学生在行为上必然会出现反复,所以这一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除了继续坚持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外,还需要有制度保障,并通过活动予以强化。

  ①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班级制度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本身也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制度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能仅利用制度的强制约束性功能(比如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严加惩处),还要用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发挥文化管理的作用。

  所以,有了制度不等于就有了制度文化,关键还要看是什么样的制度、怎么制定制度、怎么使用制度,以及制度在班级生活中的意义。所谓班级“制度文化”,按个人的理解,是指有核心理念支撑、师生共同制定并完善、有班级特色、对学生的行为能产生正向影响的制度体系。

  建设班级制度文化,需要班主任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制度的制定、执行和教育工作,也需要有一定时间的积累。

  班级应慢慢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9张图片
班级制度体系

  ② 建立符合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多元评价体系

  有了评价原则,再根据原则设计项目。项目要分类、多元化,评价周期不宜过长,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有了项目就要制定评选规则,让评价制度化。评选中要发扬民主,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班级评价体系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可以根据班级的发展情况和教育需求,一项项建立评价项目和制度。这些评价项目并非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的。每一个评价项目都有明确的指向,而不是为评价而评价。

  班主任要非常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它与班级文化有着怎样的关联、通过这项活动引导怎样的价值观;或者说要倡导怎样的群体价值观,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制度。

  评价项目的设立思路有两个:一个是事件,一个是人物。班级中会发生各种事件,也会涌现出各种人物,这些都是建立评价项目的理由。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10张图片
班级评价项目的设立思路

  事件评价,是“因事成人”,其实表彰的还是事件背后的人。人物评价,看上去是在表彰人,其实是在弘扬这些学生符合班级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向上的行为。

  评价的多样性与班级生活的丰富性是一致的。班级生活简单、枯燥,评价往往就比较单一;班级生活丰富多彩,评价也就会丰富多彩。而班级有怎样的生态,不仅与社会大环境和体制有关,还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直接相关。

  4.价值观普遍化阶段

  经过长期努力,班级文化历经创建、认同、形成阶段,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心理默契并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如此,班级文化发展便进入了美妙的第四阶段 —— 观念普遍化阶段。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班级有“文化”了。

  ① 班级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11张图片
班级文化形成的标志

  班级文化的基础是学生对班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有高度认同感。在此之上形成有自己班级特色的传统,班级就不再需要刚性规定,“约定俗成”才是大家的行动准则。

  这样的班级气场强大,正义感十足,凝聚力强,学生对班级的感情很深,大家关系融洽,愿意待在班级里。

  班级文化的形成还有两个明显的标志。

  一是产生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如班级节日、班本课程、班级社团、班级刊物、师生作品集、班级特色组织结构等等。比如,班级节日,一个有文化的 班级一定有节日。孩子是喜欢过节的,而班级节日又是特殊的,它只属于自己的班、 自己的同学和老师。班级节日是班级的“民俗文化”,它可以让班级生活有仪式感, 让学生有归属感,增加班级对学生的吸引力。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12张图片
班级文化产品

  二是拥有了班级文化品牌。

  没有十全十美的班级,也没有一无是处的班级。有文化的班级,成绩不一定是最高的,但是一定拥有让学生引以为豪的文化品牌。一个班级不可能处处领先,但有文化的班级总有些和其他班级相比具有明显优势的项目。文化品牌是班级的标签,它的价值就是它自带的影响力。品牌的影响力足以让学生受到感染,所以,处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束行为大为减少,甚至班级制度的作用也在下降。在管理方面,班主任和学生的压力都比较小,因为大家基本上已经能够自我管理,班级氛围足以约束学生的行为。

  班级文化品牌是班级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但班级文化品牌不可能“打造”,它一定是在师生双方长期的共同努力下,慢慢形成的。

  ② 如何创建班级文化品牌

  普遍化阶段是班级文化成熟、升华的阶段。此前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是开发班级文化项目、创建班级文化品牌,进入该阶段后的主要工作是巩固班级文化传统、 进行班级文化创新。

  A.开发班级文化项目。

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_第13张图片
班级文化项目的开发

  B.把班级文化项目做成班级文化品牌。单一的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贡献较小。只有把班级文化项目做成班级文化传统,把班级文化传统变成班级文化品牌,再对班级文化品牌不断进行创新,才有意义。

  总结形成班级传统和班级优势项目的“十六字诀”,即“人弃我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变”。凭着这一字诀,就可以不断激励学生争取属于自己的成功。

  每当班级取得一些进步时,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都有高峰体验,都有荣誉感,这反过来又会提升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应努力抓住机会,带领学生不断取得成功。

  什么样的班级文化能让学生充满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呢?答案是个性标签、 特色品牌、传统优势、高光时刻。

  每一个班级都是普通的,每一个班级又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能战胜各种困难、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形成优良传统的班级会形成一种气势,给学生带来自信。

  这样的班级就是不同凡响的。如果一个班级既有气质(班级精神),又有气势(自信心),那么它一定就能战无不胜。这样的班级会成为学生一生的骄傲。班级文化会让学生变得更加精进,会提升学生的素养,助推班级更上一层楼。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系统构建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