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婴儿一样快速成长

《终生成长》的读后感。

我的女儿刚学会走路。我时常被她蹒跚学步的精神打动。她总是对外界充满好奇。有一天她可能发现扶着走路比较快。就慢慢开始学起走路。虽然会跌倒,痛了就大哭。但不一会又会重拾好奇心,开始想要走起来。要是不痛,还会逗得自己哈哈大笑。对于婴儿来说,学走路的困难度。不亚于很多成年人做很多事情的难度。他们不需要接受专业的训练。仅靠自己。就能心无旁骛去完成。而成年人,很多时候甚至还未开始。就被自己的所打败。“我不适合","没有天赋”……心中响起自我怀疑的声音。

是什么产生了这样的转变?丢失了原本可贵的东西呢?我试图从我的经历去思考原因。

过度比较

从懂事起,就开始活在与别人的比较之中。不仅仅是家长爱拿自己的孩子比较。每个人内心也会和他人比较。比较,不一定是坏事。有参照,可以更了解自己。进而激发个人努力。但是过度的比较,就容易让人陷入了自我怀疑。最简单例子莫过于“别人家孩子“。将一个人与一个集合无数人优点所形成的完美化身”别人家的孩子“。无异于对人沉重的打击。让人看不到希望。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天赋论

天赋论阻挡了那些没有前期表现好的孩子,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而不敢于去挑战。天赋,往往是偶然的结果。一次偶然的成功,获得称赞。从而让人产生了信心,获得动力。进而再去尝试,进而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让人产生了“天赋”的错觉。这对于有“天赋”的孩子当然是好事。但一个人不一定所有方面都好。于是即使是有“天赋”的孩子,可能在其它的方面表现不佳。而陷入“我没有天赋”,“我不行”的自我怀疑和批判。

学习不是兴趣,成了任务。

曾几何时,觉得考上大学。人生就定格了。这可能在于,我们从小的学业太过繁重,为了学习而学习。那个婴儿期对于世界的好奇,淡然无存。我们急于完成它,然后摆脱它。“学习”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当我们走出学校,就将将这件事情抛诸脑后。

为什么需要成长思维?

固定思维让人自我怀疑。恐惧,焦虑等负面的情绪让人止步不前。而成长思维者相信: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仅仅是这一思维转变,就让人放下了这些沉重的包袱。重获成长的可能。这让我想起第五项修炼关于学习的一段话。

真正的学习会触及做人的意义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得以再造我们自身;通过学习我们开发自身 能力,去做从前不能做的事;通过学习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

通过学习我们拓展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生命的成长和生发过程的一部分。成长思维有让人豁然开朗的力量。重获成长的勇气。

怎样实践成长思维

1)改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变不是一场外科手术。把旧模式摘除。人每天95%的行为是大脑潜意识做出的反应。而固定思维模式,也是大脑默认做出的反应。我看到评论区说这本书甚至一篇文章就能说明白。但是知道并不代表“能行”。要克服旧有的行为模式。即使知道了,我们仍然无意识按旧有模式去行事。我们能做的是保持觉知。在反应的背后,不断的,用理性的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反应。我的经验是,找出安静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最近做出的决定,行为。找出自己为什么当时会这样想,这样做?我是否可以尝试……不断的去参试新的可能。使之成为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

2)终身成长。回归到书名,我想这也是作者最想强调的一个点。很多人受困了固定思维。将过去的结果,当作未来不成功的借口。比如“我的文凭低,所以我不能成功”。但文凭低只代表了过去。台湾有一位爷爷,86考大学,105岁考博士。他叫赵慕鹤。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不可能。所以,拥抱成长思维。活到老,学到老。你比自己想象的厉害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婴儿一样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