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活动

早上送走妈,在门口。渐渐地,从客运站到加油站,再到穿着睡衣在门口拥抱、道再见,我们对于离别已经熟能生巧:前脚走,后脚要马上收了离家之人的拖鞋,夜深关灯之时看见了,不免产生她还在外面搓麻将的错觉。要习惯她离开后,更深的寂静回荡在房间,哪怕电视在响,爸在剥花生,也盖不了这寂静。

那是从前,分别头天,定要腻在一张床上,她的腹部,我出生的地方,光滑而柔软,如大理石皮球。我不停地说,把没说过的,重复的全说一遍,说到她已经不啃声,再把她摇醒接着说。她说困了,我在黑暗中撅着嘴,发出哼唧声。最后摆两分钟,她说。

我们一直说到十二点。

我说过,我们熟练了,我提醒她别忘了带洗面奶,把吃的装进她包里。到了十点,催她睡觉。我的床硬,她睡不好,我从不在出发前央她跟我睡。第二天,她再打包零零碎碎的东西,急匆匆地热饭吃,我就在房间做我自己的事情。到了出发的时间,爸拖着行李箱下楼,她只背了一个包,背对我在门口穿鞋,然后我们说再见。就像她只是去趟菜市场,回来后手里还会提着一只鸡。

她走后,我看了会儿书,挨到中午,想洗几件衣服以尽快告别颓散的日子。咖啡杯的杯沿已攒了一圈咖啡渍。洗了衣服后,我用盐巴搓掉了杯渍,然后花十五分钟,煎了个蛋、削了苹果,把肉松面包切成块,然后冲了杯咖啡。漏了一周的雨天慢慢放晴了,等到我把午餐和水壶端上书桌,湖面已经流动着碎光片了。

我清晰地看到,妈在家时,因为兴奋而打散的生活节奏,正伴随着向大渡河上游驶去的大巴,一点一点重组,回复到像打孔机敲打出来的,匀称而规律的黑点。

分别,从一段需要时间平复心情的日子到日常生活的回归。一家人住在一起,有闹不完的笑话、细密地陪伴,却也摩肩接踵、无时无刻不交换着内心活动,分泌着,那些本该自己消化的情绪。一家人在一起时,我又变回了那个需要爱的孩子,只吃蜜糖的巨婴,脑力也慢慢萎缩到完成日常对白和简单的家务操作。有时候,他们都不在家,真正的二十一岁的我,才冒出来表达对软骨病的抗议。

于是,“砰”,在她转身、关门的刹那,我似乎听到身体内部发出细微的叹息,好像在说“终于结束了。”那些因混乱而起的皱褶仿佛自行平整了一半。

然后我打扫房间,把因为母亲闯入而失序的书房——我的工作间,物归原位。做一份她在时必得因营养不良而撤掉的简餐。然后打开电脑和书,开始正式工作。开始,享受下午三点流水般的寂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室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