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

前言:本篇文章只是记录王争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的学习笔记,写下来能强迫自己系统的再过一遍,加深理解。这门课以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为例,引入解决问题涉及到的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但不会讲的太细,最好结合一本实体书进行学习。

1. 树

1.1 树的定义

树有一个根节点,很多个子节点,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1张图片
image.png
1.2 树中节点间的关系

节点之间有着不同的关系,比如下面图中,A 是 B 的父节点,B 是 A 的子节点,B C D 都是 A 的子节点,互称为兄弟结点。没有父节点的节点就是根节点(E 节点),没有子节点的节点叫做叶子节点或者叶节点,比如 G H I J K L。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2张图片
image.png
1.3 高度&深度&层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3张图片
image.jpeg
  • 节点的高度 = 节点到叶子节点的最长路径(边数)
  • 节点的深度 = 根节点到这个节点所经历的边的个数
  • 节点的层数 = 节点的深度 + 1
  • 树的高度 = 根节点的高度

2. 二叉树

2.1 二叉树的分类

二叉树使我们最常用的,什么是二叉树?就是一个节点下面,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分别是左子节点右子节点,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4张图片
image.png

满二叉树(上图 2 号树):

  • 叶子结点全都在最底层
  • 除了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都有左右两个子节点
  • 满二叉树总的节点个数 = 2^n - 1 (n 为树的层数)

完全二叉树(上图 3 号树):

  • 叶子节点在最底下两层
  • 最后一层叶子节点从左到右中间无间隔
  • 除了最后一层,其他层节点数要达到最大

满二叉树属于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并不一定是满二叉树。

2.2 二叉树的存储

有了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我们肯定需要考虑如何存储。有两种方法:

  • 基于指针或者引用的二叉链式存储法
  • 基于数组的顺序存储法
2.2.1 链式存储

其实跟链表的结点大同小异,每个节点有三个字段:data存储数据,left right 分别指向左右两个子节点,这种方式比较常用,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5张图片
image.jpeg
2.2.2 顺序存储

就是把根节点存储在下标 i = 1 的位置,左子节点存储在下标 2 * i = 2 的位置,右子节点存储在 2 * i + 1 = 3的位置,以此类推,如下图所示,存储的是完全二叉树: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6张图片
image.jpeg

节点存储在数组中下标为 i 的位置,则其左子节点的下标为 2 * i,右子节点的下标为 2 * i + 1,父节点下标为 i / 2。

如果是非完全二叉树,如果用顺序存储的话会浪费一些空间,还是用链式存储比较合适,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7张图片
image.jpeg

3. 二叉树的遍历

经典的方法有三种:

  • 前序遍历:先打印这个节点,然后打印它的左子树,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 中序遍历:先打印节点的左子树,然后打印这个节点,最后打印它的右子树
  • 后序遍历:先打印它的左子树,然后打印它的右子树,最后打印这个节点

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_第8张图片
image.jpeg

这三种遍历其实就是一个递归的过程,递推公式如下:


前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preOrder(r) = print r->preOrder(r->left)->preOrder(r->right)

中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inOrder(r) = inOrder(r->left)->print r->inOrder(r->right)

后序遍历的递推公式:
postOrder(r) = postOrder(r->left)->postOrder(r->right)->print r

代码如下:


void pre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preOrder(root->left);
  preOrder(root->right);
}

void in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inOrder(root->lef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inOrder(root->right);
}

void postOrder(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postOrder(root->left);
  postOrder(root->right);
  print root // 此处为伪代码,表示打印root节点
}

从前面的前、中、后序遍历的顺序图,可以看出来,每个节点最多会被访问两次,所以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跟节点的个数 n 成正比,也就是说二叉树遍历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4. 练习

  •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递归遍历方法
  • 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非递归遍历方法
  •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 获取树的总得节点数
  • 获取树的叶子节点数
  • 求树的深度
  • 求二叉树第k层的结点个数
  • 判断两棵二叉树是否结构相同
  • 求二叉树的镜像
  • 求两个结点的最低公共祖先结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二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