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文·萧山

又到八一了,我虽然不曾当过兵,但每逢这个节日,我总是心潮澎湃。借此机会说一说我认识的一个老兵的故事。

老兵姓张,大名胜利,老家河南偃师。据说有个小名叫石头,顾名思义,应该是瓷实而老实的意思。可认识他的人一般不会叫他胜利或石头,都爱叫他指导员。

而他却最爱称自己——老兵。

要说当兵并没有多神奇的,可他就能在一个部队一个驻地“连当两次兵”。有人开他玩笑说“听说过三进山城还没见过你这二进军营的,咋?还没训练够?”

遇到这,他总是嘿嘿一笑,不置可否。是啊!自己咋就那么爱部队呢?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虽然现在自己不再穿着军装,可那段身穿军装的日子还时不时的出溜到他的眼前。一不小心,他的思绪就又飘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年月!

那还是八五年前后,部队来招兵,个头不高但瓷实精灵的张胜利还是赢得了新兵排长的注意,三两翻下来农民张石头就成了战士张胜利了。

从老家偃师到古城军营,其实直线距离并不很远,但因为是河南陕西两省之境 说起来还是出了远门的人了!

入伍的第一周以后的休息日,胜利才对自己的三营驻地有了轮廓上的认识:大秦岭下的小县城,小县城的大禁沟。据说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自己的连队就驻扎在这个守卫皇城长安的第一要塞——“禁沟”之上。那份军人的荣耀感油然而生。而对于这个在他生命里多次出现的古城的了解,那是在后来的慢慢岁月中形成的。在胜利的眼中心中,这个将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意念就在这一刻升腾:我要用我的生命守此“禁沟”。

事业的发展,命运的改变实在胜利当兵的第二年。团里有两个考军校的名额,在九十年代初依然是天大的好事。可对于这些连初中都没有几个毕业的“大头兵”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呀!谁都想出人头地,可在那个时候只讲实力不讲关系的年代,肚子里没那点儿墨水还真的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呢!

张胜利,石头娃,我可不管“狼是不是麻麻的(当地土语,不信邪的意思)”,只要给我机会,我就要拼一把,我还就不信了!

凭着不服输不认怂的劲头,石头娃胜利了!两个月不到的功夫,他起早贪黑,没黑没白的看书学习。硬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同时还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认可。

军校毕业在填写分配志愿的时候,胜利二话没说就填了××团(驻地潼关)。他还要守他的大“禁沟”呢!

训练、学习,学习、训练,程式化的部队生活打磨了身体,磨炼了意志,更激发了年轻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从大头兵到指导员,张胜利用自己的实际“事实”感染教育着他手下的子弟兵。用他细腻的情感关怀这身边的兄弟昔日的自己。一遍又一遍的讲解着部队光荣的事迹和优良的传统。他说,这就是精神的传承,这就是血性的延伸。这也应了后来《亮剑》里的说的那样:亮剑精神是一个军队传承的灵魂。指导员的三营,就有着这种“敢拼能搏,诚实守信”的精神传承。

三年的时间,在他的建议和直接管理下,这个昔日还显破旧寒酸的小军营,硬是摇身一变:操场开阔平整,营房整齐敞亮,处处花红树绿,营区生龙活虎。真个是静若处子花随柳,动若脱兔鹰追风。

因了他的存在,县上的“双拥”工作热闹红火。三营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少了神秘的面纱,多了暖心的保障。

二十年的部队生涯,九年都在守“禁沟”。从普通士兵到营级指导员,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实,用他的话说就是:咱是守境安民的,千万不敢掉到“沟”里去。几年来,他的汗水撒在这昔日征伐的古战场上,虽然他的士兵没有参加过真正战争,但每次的防汛任务,三营都有参与。

08年的“7.23”特大洪灾,身为指导员的他,身先士卒,带着部队守住最危险地段,誓言:险情不除,我不离岗。。那一次,硬生生的让古城人看到了什么叫“铮铮铁骨”,什么是“铁血男儿”!一场抗洪下来,张胜利累的脱了形。眼眶下陷,眼圈郁黑,唯有军人的目光还是那么犀利。

地方上的干部看到这样拼命的指导员,佩服的不行行!

而他却实在的说自己就是一个当兵的,保国卫民是他当兵的职责、使命,没啥佩服的。能为潼关出点力,流点汗,是他的光荣!

十年的塬上风吹黑了他的容颜,可吹不淡他对部队的情感,吹不散他对潼关的依恋。自从转业到省城,他还隔段时间回潼关一次,虽然现在的三营已经不复存在,可看到昔日的营房,走在往日的操场,那股曾经的当兵史恍如昨日!

时间过去的越久,营区的样子越变,可藏在心中的那份激动反而越深。

每次重回故地,他都很激动。不知情的人喊他老板,他说,咱不是啥老板!咱就是一个回家看看的老兵!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