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记

在家时,父亲作为瓦工,参与盖楼无数,偶有和父亲聊起县城房价事,父亲略知价格,却从未想过去县城买房子。

XM上大学,在火车上看到新盖楼房上大字标牌:888一平米,心中毫无感觉,大学毕业时已升至5000一平米,与同学戏言,四年大学学费当合伙买楼。

大学三年级,听临近毕业的师姐谈及房子问题如何如何重要,甚是不懈,大学毕业天之骄子,岂能为房所困,认为那定是基本可以不用担心的问题。

初到QD,知道海边房价8888一平米,感叹房价怎会如此之贵。

2006年租房,70平米,750元一月,价值33万,仍未想过买楼事,仍无感觉,无打算,现在想真是幼稚。期间,在QD看海,眼望海景房无数,问自己,自视甚高,竟无一套属于我,望楼兴叹。

2011年,在TJ看房,旧房无数,小区凌乱,再次望楼兴叹,下定决心,奋斗,改善居住环境。

2013年进J,看房后,以WD大房换BJ小破旧房,心有不甘,随生等靠思想,无心看房,专心工作。

2015年经历房子风波,再次有信心等待解决。

2017年底再历房子风波,心情复杂,不可言喻。

2018年看房无数,再次望楼兴叹,立志挣钱改善居住环境。

2019年再次看房无数,最终选定。


回看看房过程,眼睁睁错过多次机会。

1.没意识,认为所谓房子是用来住的,没想过去那里住,所以没有想过买房。

2.没常识,以为毕业后进入城市就自然而然的拥有房子,没想过房子也有位置、品牌、大小的区别。

3.没眼光,也可以说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没有足够的资本,只能到低价值区去转悠,所以说,直到买房时才知道自己在这个城市、在社会上的真实位置。可以说买房是你经济实力的真实反映。

4.没头脑,在乎当时那10几万,却错过了上百万,包括现在,其实也是买房的点,因为房子越早买越合适,按照分两步走的规划,其实以后的收入,以及以后的整个城市的价值都是会升值的,而房子就是稀有资源,特别是北京的房子,二环以内的房子,无论何时都是稀有资源,能买的时候就坚决买好了。


对自己的反思

1.关于何时买房的判断,还是越早买越好,不要看潘石屹、万达、李嘉诚都离场就退缩,人家是大家,知道在高点走,是为了大资产的避险,明显的避险,你作为平头百姓,其实还是刚需,买了放着就是。工资还会继续涨、地价、房价、物价各种都要涨,而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定会继续涨。

2.关于自己的努力挣钱与买房的关系,自己必须要努力挣钱,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年迈的父母能够在年老的时候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既然选择了这个城市,那就没有啥好说的,向着这个城市努力努力,一直到够的着那些,最起码要在平均以上。目标再远一些,设想再大一些。

3.改变自己的思想:大房暂不可及,改成先租房,一个月多收入1万即可实现,这个目标比较近。同时,寻求长远的打算,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写作。写作是一个可以形成复利的模式,一旦成了,那后面会越来越容易,这是一项技能。有内容以后可以再去拓展讲座一类的活动。

4.目前为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动力,关系到你最在乎的人的幸福指数,向上吧青年。围绕这个目标,做你该做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