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萍453【1期4班】刻意练习仿写营

晏萍453【1期4班】刻意练习仿写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刻意练习Day15

  原文: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那车轮儿转得像一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背景阅读资料:https://shimo.im/docs/AktKwgLEusIy4SeY/ 《(节选纺车声声)母亲——贾平凹》,可复制链接后用石墨文档 App 打开

【分析】

1.由声音联想到残月,说明是作者对某一个时间段的回忆,“嗡儿,嗡儿”留悬念,让读者不禁深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更有兴趣读下去。

2.对残月的描写:月亮似香蕉 分别从颜色:黄  形状:弯 这量个方面进行描写,让月亮的样子更为形象具体。

3.榆树稍上:通过对月亮“吊”在于树梢上的描写,说明月亮离树很近,月亮和榆树俨然构成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

4.朦朦胧胧:将整个场景描写得亦真亦幻

露水顺着草往上爬: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另外可以从此句推断出时间已接近半夜

5.灰发老人:这是第一次对人的外貌进行描写,由此可以推断老人已年过半百

蒲团,脚屈着,压在底杆上:这些都是对老人正在做的事的描写。屈和压两个动词,只要老人的动作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6.车轮转的像雾,又像一团梦:从这两处对车轮的描写可以看出,车轮的速度转的非常的快,和文章前面对环境的描写相呼应,配上昏黄的月光,一切显得既虚幻又真实。

磁音带:这里是对纺织声音的描写,同时也反映出了声音的持续不断性

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从相持两次可以推断出此后应为作者的故乡

无穷无尽:和月亮露水呼应,推断出灰发老人一整晚都在重复做这样的工作

7.我的母亲:悬念就此解开

没文化,普通生一扫找女人和钱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让人隐约觉得后续的描写不普通。

【刻意练习】

如今我每当听到知了叫,脑子里总会浮现出那些阴雨绵绵的夜晚,雨声淅淅沥沥,窗外雨打湿了花儿的脸庞;一个面带倦容的妇女略微低着头,一手拉着毛线球,一手拿着针,在昏黄的灯光下织着毛衣。旁边的小狗安静的躺在主人的脚边,发出均匀的呼吸声。知了的叫声似乎在为她打着节拍,雨声,呼吸声合奏出了这个夜晚最安静祥和的乐曲。

她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

【对比思考】

1.原文用嗡嗡声,将声音描述的很具体,对比下文并没有将对打毛线的声音写出来,只是用蝉鸣来替代,没有针对性

2.场景描写不太生动,不具体不全面

3.最后一句对他的描写不太平凡

你可能感兴趣的:(晏萍453【1期4班】刻意练习仿写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