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30讲——第三讲 从机械思维到弹性思维

心理学基础30讲——第三讲 从机械思维到弹性思维_第1张图片

心理的作用力


关于心理作用力,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理学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对小朋友的智力进行测验,做完测验之后,把学生随机分成A、B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的小朋友很有潜力,他们的智商会在未来的一年里有极大的进步,而B组的小朋友则没有什么潜力,在未来一年里他们的智力则不会有大的提升。之后便离开了这个小学。在这个实验当中,虽然对学生智力进行测试,老师并不知道,AB两组小朋友是随机分配,他们的智力和发展潜力都没有任何区别。一年以后,心理学家重新回到了这所小学,询问老师这两组小朋友发展情况。老师说:教授真是太厉害了,A组小朋友在过去的一年里变得特别聪明,而B组小朋友在过去一年里却没有多大起色。后来心理学家对这两组小朋友的智商进行测设,结果发现:当时随机分配的“有潜力”的A组小朋友,他们的智商的确得到的显著的提升,而随机分配到“无潜力”的B组的小朋友,他们的智力则毫无变化。

心理学家当初做了一个随机预言,最终竟然真的实现了,原因主要是:当老师被告知,A组小朋友有潜力的时候,老师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关注这群小朋友,并给与更多正向的鼓励,正是因为老师对A和B两组小朋友的不同态度,影响了小朋友本身的发展,最终使得小朋友的智力按照心理学家的预测发生了改变。这个现象,在心理学里,这个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

关于皮革马利翁效应名字,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皮革马利翁的雕刻家,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非常好的象牙,于是按照他心中最完美的女性的样子把象牙雕刻成一个美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雕塑,于是皮革马利翁每天都恳求缪斯女神把这个雕塑变成一个现实生活里的真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缪斯女神被他的诚心所打动,让这个雕塑“活”了过来。于是,皮革马利翁和这个象牙雕塑变成的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心理学家用皮革马利翁的这个神话传说来描述这个现象:当我们期望某件事情会发生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会真的发生。

心理的反作用力


抑郁症,核心症状就是长时间的、高强度的负面情绪。一开始这种负面情绪可能来自事业上的挫折、亲人的去世、失恋或者考试失利等等。但是这些负面的事件还不能导致抑郁症,将我们带入恶性循环的,是我们自我实现的预言。

当你开始感到悲伤的时候,你就会想到更多的负面事情,看到周围朋友更多的负面行为,于是你也会有更多的负面行为和情绪,你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又会影响到你的朋友和同事们,于是他们会逐渐认为和你打交道很困难,因此会疏远你甚至离开你,这样你会感到更加孤立无援,从而陷入更深的抑郁。久而久之,你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会给你构建出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悲观世界。

因此,在我们观察人的时候,我们要从观察物体的机械思维模式中转变,因为我们人类不一样,我们的态度会影响别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

总结:这节课主要讲述了心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我们会受到他人的态度对我们的影响,同样的,我们的态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和心理,在与人相处中,我们要从对物质世界的观察方式机械思维转化到对人的世界的观察方式弹性思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基础30讲——第三讲 从机械思维到弹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