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路上,无意听到街边店内播放“本月为本店周年庆,凡是前50名进店者,全场商品可享受6.8折,现在还剩28名幸运者”,我和闺蜜很开心,今天运气这么好,居然还能享受到这个福利,进店买买买,两个人乐开了花地回宿舍,和室友分享今天捡到的“大便宜”。
直到最近看完的这本书,才恍然大悟,你暗自得意的“小便宜”,都是卖家精心设计的套路。
书名叫做《影响力》这是一本出版很多年大的畅销心理学书籍,它的作者是美国罗伯特*西奥迪尼,西奥迪尼是一个专门研究怎么样去影响他人的教授,用了几十年时间就研究了这么一件事,如何在他人的脑海当中植入一个开关,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接纳你的意见或是建议。本书就是通过讲述社会影响力的六个重要原则,告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被别人说服或者你曾经成功说服别人的。
本书阐述的六个重要原则分别是:
(1)互惠原理,也就是说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互惠体系造就了社会劳动分工,个体相互依赖,人类社会从互惠原理中得到了好处,所以在人类文化进程中,互惠变成了一条行为准则,如果别人给你东西,你却不懂得回报,你就是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会受到排挤。
因为有这种心理机制存在,所有有些人会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去触发我们的亏欠感,而我们不想有亏欠和被社会指责,就会去服从施计者给我们的一些建议。
其中有一招,让我们最容易上当的拒绝—后撤术,也就是对方想要达成某件事情,先给你提个大要求,你不同意,然后在提个小要求,你答应的可能率提升了很多,而熟悉这种心理的人他目的就是为了小要求的达成。
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某超市为了吸引人流量,每天免费领10个鸡蛋,连续领一个月,一个月建立好了信任,一个月之后的消费远大于10个鸡蛋的10倍,这一定程度上也算运用了这种做法。
(2)承诺和一致,一旦我们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想法设法地以行动去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因为在我们社会价值观内,人就是要言行一致,如果你公众说了你是怎样,可实际你没有去做,那你就会受到自我怀疑。当我们说了承诺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为了避免引起内心自己的言行不安,我们会自己去想办法去做自己先前决定的事,认可之前的想法。
(3)社会认同,在判断何为正确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当我们对一些事很困惑,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就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尤其在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当我们看到一类人和我们很相似,我们就会倾向于去模仿相似的人,他们是如何去做的。
(4)喜好,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一个人的外表魅力、相似性、对你的恭维、接触与合作、条件反射和关联等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他的喜好程度。
比如两个销售,一个性格、兴趣爱好和你很像,而另外一个一般般,你在心理上就会觉得你更喜欢那个和你相似的人,对他推销的东西自然也会多一丝好感。
(5)权威,权威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和左右我们的行为
权威在我们心里似乎就是靠谱、信任、没问题等词的代名词,于是就会有一些人靠一些假冒伪劣的材料编造出来去达到某种目的。
真实的权威东西确实可信度很高,遇到有人利用权威做手脚,我们需要去辨别权威的真实性,不是你喜欢的爱豆,他代言的任何东西都是好的。
(6)稀缺,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人性中都有损失规避这种心理,失去比得到一样东西会使人感觉更强烈,人皆恨失。
回到开头那个“凡是前50名进店者,全场商品可享受6.8折,现在还剩28名幸运者”,利用的就是稀缺性,让我觉得名额不多,然后自己原本可能不需要就去里面买了很多,还有常见的双十一各种剁手,各种现在不买再等一年之类的手段去刺激你。
务必记住,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就变得更好吃,更好听,更好看,更实用了。
很多人都觉得心理学是心灵鸡汤,好巧,我也是其中一员,内心很排斥,很少看心理方面的书籍,最近辞职在家,整理自己学习领域,发现自己严重偏科,对于自己喜欢看的类型就使劲看,不喜欢看的就一点都不看,想起了查理芒格讲到的多元思维模型,一个人只有大量接触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多元化,而不是拿着锤子,满世界去找钉子。
而这本书就是介绍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这本书可以让善良的人明白一些套路,少走些弯路。也希望我们每个人正确地利用这本书学习人性,更好地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精彩。
生而为人,难得可贵的是善良,善良地让自己不受伤害,善良地不去伤害别人,初心不变,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