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湿热重,带下病多发

夏天湿热重,带下病多发_第1张图片

来源祺骏阅

炎炎夏日,湿热再次卷土重来,带给女性诸多困扰,尤其以“带下病”对女性不利。

带下病是中医说法,相当于西医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清代妇科大家傅青主说“带下俱是湿症”,湿热是引起带下病的两大原因之一,属于外因。

由湿热侵入胞宫、阴器,累及任脉和带脉,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所致。

内因主要是脾失健运,水湿滞于体内,“湿盛生热”,人心情不好时,肝气淤堵,也会湿热下注。

时间长了,体内的湿热勾结,就会女性带下区域的器官组织发起攻击,出现种种烦人的疾病症状。

夏天湿热重,带下病多发

夏天是带下病的多发季节,天气热,雨水多,加上身体不怎么设防,导致湿热混杂,侵袭人体。

尤其那些本身就脾虚肝热的女性,内外因凑到一起,很容易就会得带下病。

而且湿热天气,细菌微生物最为活跃,女性带下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容易被趁虚而入,细菌大量繁殖,加剧湿热。

所以到了夏天,除防湿避暑之外,女性要注意服饰宽松,避免过于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布料,别让身体成为细菌的温床。

女人遇见带下病,不要忍气吞声

每到夏天,带下病让女人痛苦不堪,坐立难安,想一想就心有余悸,还会带来许多麻烦:

引起妇科炎症 

带下病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炎症,与宫颈炎、阴道炎以及盆腔炎等直接相关,这些炎症长期存在,会逐渐腐蚀女性身体。

影响夫妻生活

带下病的存在意味着患者身体会不舒服,带下失衡,夫妻生活质量也因此下降,不利于夫妻感情与家庭和谐,所以定要积极面对。

引发不孕

轻微的带下病或许不会给女性健康造成太大的损害,但很多人长期不改善,带下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甚至伤害女性做母亲大的权力。

带下病的危害还要很多,女性遇见带下病,不要忍气吞声,及时调理,积极应对。

为什么吃药对带下病很尴尬?

一般情况下,女性带下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这些,医院的办法基本上外用洗液,如洁尔阴、妇炎洁等,加上内服消炎药,如头孢、甲硝唑片等。

企图内外夹击,消灭体内的细菌,但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带下更加的麻烦。

因为思路上就错了,这个思路是消灭细菌的思路,副作用大不说,时间长了细菌也会产生抗性,效果减弱,且容易复发。

好比一个苹果有了虫眼,需要从源头治疗,但你只是不停地清洗表皮,有什么用呢。

只有把内在的问题彻底解决,才能一劳永逸。

何况很多西药消炎药都是苦寒的,会伤及脾阳,阻碍脾运化水湿,反而会加重湿热。

所以即便是用药,也建议用辛温之品,以温脾行气,才能逐渐削弱湿热。

艾灸解决带下病的思路

针对带下病,艾灸自然能起到那些苦寒药物所无法匹敌的作用,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调理带下病,最重要的还是解决内因,也就是体内脾虚肝热湿气重的情况,因此取穴的思路有两点。

第一点是清热利湿

带下病由湿热导致的,首要调理原则就在于清热利湿,其中又以祛湿为主。

因为“热为无形之阳邪,湿为有形之阴邪”,无形者常依附于有形者,“热”与“湿”相比,湿是主谋。

只要湿邪祛除,热邪就没办法作祟,当然祛湿的同时,也可顺带清热。

具体取穴:

八髎穴: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肺俞穴:宣肺气,散湿热诸邪,还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宣泻水湿。

第二点是健脾疏肝

湿热产生的原因,根本还是脾虚肝热,肝脾功能失常,病邪才能在体内作祟。

具体取穴:

三阴交穴:健脾除湿;

肝俞穴:疏肝理气;

太冲穴:清泻肝火,疏泄肝经之郁热;

蠡沟穴:疏泄肝经湿热,治阴痒;

阴包穴:“阴”指的是足三阴经和下腹阴部;包,包罗的意思,跟“胞”相通,因此阴包穴可治疗足三阴经和下腹阴部如子宫、附件、卵巢等生殖系统的各种疾病。

此外,有时间的灸友,还可以艾灸调理任脉和带脉。

《黄帝内经》记载:“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

带下病,往往关联任脉,带脉更不用说,直接关系带下。

具体取穴:

带脉穴:胆经与带脉交会穴,医圣张仲景认为它可以固摄本经经气而止带下。

关元穴:任脉要穴,可调任脉损伤。

中极穴:足三阴与任脉交会穴,有“一穴调四经”的作用,艾灸它能清化下焦湿热。

最后,艾灸以上穴位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坐灸,使艾火直攻病灶,保持带下干爽,杜绝病毒滋生,争取和带下病老死不相往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天湿热重,带下病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