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父亲的女人

                     01

        在你心中,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在你身上,是父母的部分多一些?还是自己的部分多一些呢?

        先不用急着说出你的答案,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这个家庭个案再做思考。如家谱图所示:B女士是一名能力优秀的公务员,性格果敢强势,离婚五年来一直和女儿、母亲一起生活。B女士和两年前病逝的父亲关系很好,曾在父亲生前的建议下主动地和前夫离婚。此外,B女士在父亲病逝后曾经谈过两次对象,但最后都因为没有找到靠谱的感觉而不了了之。

        目前,B女士主要为女儿在工作方面不上进,以及在找对象方面不上心的事情感到很焦虑、很挫败,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要女儿为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大事负责,但却以失败告终。经邻居的介绍下,B女士因此前来求助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希望同样身为年轻人的社工能够正面地影响B女士的女儿、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

寻找父亲的女人_第1张图片
寻找父亲的女人_第2张图片

                      02

关系的原型——被理想化了的父亲

        光从B女士的主要问题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母女之间似乎有着分歧挺大的沟通问题;而作为母亲的B女士也许对女儿存在着绝对化或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想法,从B女士三番四次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要求女儿改变的行为和态度可见一斑。

        不过,如果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从家谱图的内容看,不难发现,B女士在原生家庭中受父亲的影响很大。B女士父亲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名作为党委领导的精英男性;在这样有一位优秀父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B女士,会对追求卓越、保持优秀的作风十分熟悉。从家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B女士与父亲生前的关系融合,并和父亲一样是体制内的公务员,这说明B女士在不断追寻着父亲的影子、在不断追赶着父亲的步伐,努力地让自己变得和心目中的父亲一样地优秀,以此来证明自己是精英父亲的女儿,证明自己是心目中理想的自己。

        当作为子女的我们努力地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男性时,便会不自觉地过度认同了父亲,于是父亲身上好的部分就会被我们理所当然地最大化了。如此一来,我们心目中理想化的父亲、理想化的自己就这样诞生了;也就是说,一套以理想化的父亲为重要参照的为人处事标准便这样无形地形成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与父母、伴侣以及子女之间的关系和状态。

关系的转移——理想化伴侣的期待

         从家谱图我们了解到,B女士父亲生前与前女婿关系紧张,翁婿矛盾明显,而作为妻子的B女士在夫妻关系方面则较为疏离、比较薄弱。在家谱图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看到,B女士与父亲形成了强而有力的联盟关系,并通过软性抵触(关系疏离)和硬性冲突(关系紧张)等一柔一刚的方式来共同对抗她重要的婚姻伴侣。也许对于B女士来说,在父亲的女儿以及丈夫的妻子这两者选择之间,她更加看重的是父亲的女儿的角色部分,而不是丈夫的妻子的角色部分;于是在这样一个三角缠的关系当中,B女士父亲生前对前女婿的挑剔,会使她正常化地去对前夫进行挑剔,并强化了她对前夫怀有理想化男性的期待却难以实现的心理落差。当B女士对前夫的心理落差跌到零点、对父亲的心理认同升到顶点的时候,B女士的这段婚姻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我们也不难理解B女士为什么会在父亲的建议下主动地和前夫离婚了。

关系的复制——理想化女儿的认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父亲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