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前几天收到通知,涡阳等地老师来行知交流学习,教研组安排我与蔡老师上两节作文公开课。

这几天忙着给学生测验批卷讲解,也没静下心来去准备课件,主要是没啥感觉。直到昨天灵感才姗姗来迟,赶紧带上笔记本直奔办公室,花了半天时间做授课课件,针对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模糊的现状,我将课题定为《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和选材》。平时不怎么用课件上课,更没花精力去研究这些,所以做起来很是费劲,有俩学生进来瞄了一眼,不屑道:“老师,我一看就知道这ppt是你做得”。

我心里一热,“是吗,从哪看出来?”

“那么单调死板!”

  我……

唉,童言无忌,这戳中我的痛处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好好学习做ppt啦,不然这帮熊孩子都瞧不上啦 。

第二节下课铃起,我跑到教室打算调试一下课件,为即将开始的公开课做好准备。发现孩子们刚刚结束数学考试,一部分孩子在教室外整理书本(在室外考试),有的孩子两眼迷糊,小脸通红。有些还在三三两两讨论刚才的数学答题。有些孩子正往教室挪桌椅,教室里面废纸垃圾满地,一片狼藉。这时已经有几位外校听课老师在教室里等候了……我赶紧组织学生整理桌椅,打扫卫生……铃声已经响起一会儿,听课老师还未坐定。我心里暗暗叫苦,估计这节课时间不够了。果不其然,在ppt还剩几张时,铃声不合时宜地响起。

下课后,我在微信里对汪老师哀叹:没讲完,上得不好。她说:你眼里有学生!上得挺实在,很有针对性,流程清晰,内容循序渐进,就是感觉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点少了,不然就完美了。她说得很实际,我就是担心时间不充足,所以课一直比较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更没有形成以往课堂上那种精彩的互动生成。这个应当引起重视,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过程。眼中有生,心中有课,注重启发点拨,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打开学生思维,才是一节课的重点。否则,一切的“完满”就是流于形式。

紧接着老师们在会议室开展交流研讨会。我与蔡老师分别做了发言,简单梳理了各自的授课理念、目标与方法以及各自的反思。听课老师也纷纷发言点评,给出了切实中肯的意见。其中一位老师的评价印象深刻,重点谈一下。

她说,很遗憾没有看见学生当堂作文展示,作文公开课怎么能不安排学生写作文呢。

换做别人,可能听听就好,一笑了之。但我想,既然是交流,那就应该坦诚相对嘛,这也是对教研的一种尊重和敬畏。于是,我坦然提出反驳,以下是原话呈现——

“我不同意您的这种观点。写作是一种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它需要宁静的环境,需要静静地思索,可是公开课上,那么多老师围在身边,连回答课堂提问都很紧张,更何谈静心写作呢,即使安排了当堂写作,也是一种为了展示而展示的作秀吧。当然,也不是说不能展示当堂写作,主要是看老师这节课的立足点,比如我这节课,主要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材料审题立意,为他们指明一个立意的方向,以及如何积累材料,本来就不是在教他们怎么写,以后会再探讨如何具体地写作,会有哪些技巧等等。也就是说,不能以课堂是否展示学生当堂作文,来作为评价一节作文课的必要的标准。”

当然,最后我也不忘补充一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跟您做个交流碰撞。

如果没有这一句,好像有点不礼貌了。你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