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大师(许皓然)修改前

      话说九十年代的时候,全国掀起了“气功热”,这不,有个中午,一个叫张明的中年男人吃完午饭,打开电视饮着茶,真是舒服。

      正品着,突然,当地卫视却插播了一条新闻,电视里的主持人说道:“近日,我们市出了一名‘大师’,他据说拥有神力,请看我们现场录像……”。

      只见在录像里,这“气功大师”用双手挥了挥,两个铁塔似的大汉瞬间飞出了两米多远!张明顿时头脑一热。想这大师蛮厉害嘛,我只要一学会,当他的弟子,估计咱这县城里的小混混就不敢欺负老子啦!张明带了一百多元,也捎了一个小本本和一枝铅笔来记录招式,整理好东西,便蹬着自行车去找“大师”了。

      张明先路过一个街口,想着气功大师收徒一百来块应该远远不够吧。于是他去了银行,把这几年拼来的两万存款取了一千五百作“拜师费”。走前问了银行职员:“那气功大师现在在哪儿呢?”“气功大师?”银行职员说:“他现在在山里吧,你往公路上走,到一边的深山中去找他吧”。这职员的亲人是气功大师的“高徒”,所以知道位置。

      张明依了职员的话,骑了快一个小时,终于在山里一个叫做“王家沟”的地方找到了气功大师的训练基地。

      张明看了看“基地”不过是几座木头房泥巴房而已。这时,一个身着唐装的男人带着五六个人出来迎接张明,张明急忙把一千六百多块拿出来交由那个穿唐装的人。唐装男立即眉开眼笑说:“足矣,足矣。”便对张明作了自我介绍。原来,这就是大名在外的著名大师呀!

      这大师带着张明学了一个月,但是张明发现,这大师常常与门前两大汉演戏,原来,这一切全是假的!张明立马下山到公安局去告状。于是,这个团伙终于被端了!


1.苏缘老师点评:故事总体不错,结构完整,叙事流畅,字数也够。跌宕起伏的详细过程没有写出来,局部设计不太合理。现修改意见如下:

2.主题:主题和内容有些偏,主题写的是“气功大师”,内容写的是“张明”。如果写“气功大师”就得围绕着“气功大师”来写。

3.一个中年男人看到一条新闻广告,就头脑发热去练气功,这个不符合身份,“中年男人”是有人生阅历的,不会随随便便干一件“傻事”,所以得交代他想学气功的前因,只有合理的前因才会让故事情节和结果变得合理。

4.①语言:“头脑一热”,这四个字等于告诉读者张明之后做的事肯定是不经大脑思考容易走偏的事,“透”露了故事情节,减少了悬念。所以可换成“一阵激动”,表达的是当时的情绪,但不会让人猜测到后面要走的情节路线。②他去银行取钱,“这几年拼来的两万元”这句话如果放在这里显得多余,直接拿掉,改为“于是他去了银行,取了一千五百元作……”。

5.来源:“气功大师”的宣传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来源不太合适,因为电视台播放的所有节目都会经过审核,这种类型的宣传一般不会从电视上出现,可以把来源修改掉,也可以在结尾写上一段,如:电视里原来是警示,告诉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张明在受骗之后才看到电视上完整的警示,这样把“包袱”抖出来,也会起到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

6.“银行职员的亲人”是气功大师的“高徒”,这里的情节有些牵强,要通过设置一个情节,交代原委搭桥过来,就会显得合理了。也可以改成“误听”,结果在后面揭晓。

7.气功大师与两大汉演戏的过程没有写出来,这里是整个故事的关键点,只有写出这个过程,张明对“气功大师”的怀疑才能一步步揭开迷雾,循序渐进地进行。

8.公安局把这个团伙给端了,此处应该写得很精彩,就像我们以往看到的电视电影,人心所向的结局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抓捕过程,只有把艰辛的过程写出来才会让人大块人心,让读者跟着作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一次。

9.张明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没有写出来。

气功大师(许皓然)修改前_第1张图片
百度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气功大师(许皓然)修改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