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基础知识“P2P” 种笨葱、赖晓文

烟鬼说:戒烟有什么难的,我哪天不戒20多次?于是,禁烟运动始终非常不成功,后来有人憋出个绝招:不再向吸烟者宣传吸烟有害健康,转而向不吸烟者宣传二手烟比一手烟更有害。不抽烟者都信了。看到有人点烟,急忙跳起:“你抽你的,害我干嘛?出去抽~” 吸烟者很惆怅,但时间一久,只能接受。禁烟运动收获小胜,但这背后是P2P思想立了大功。

什么是P2P?

Peer to Peer(点对点),简称P2P。Peer指节点,有“同等、对等”之意,所以P2P也被称为“对等网络”——各节点通过对等交互完成任务。

你想看电影,但视频网站却在维护,看不了。这时你朋友硬盘里正好有,你说:哥们,发我。他说:行。于是你们就P2P了。迅雷把你的下载动作推演到极致,帮你找了成百上千个铁哥们,他们遵循同样的协议:在下载的同时,把下载到的文件上传给同时也在下载该文件的其他人。你用迅雷感觉快,是因为很多人在一起帮你用力。而且,哪怕中心服务器中途停机,只要部分电脑正常,你一样可以下载整部电影。继续推演这条逻辑链:服务器可以关闭,但文件可以随时下载,并且永不消失。即使没有中心,事情也能照办。这就是P2P思想的核心。

组织形态演进:从“中心化”到“点对点”。过去,地理位置限制着社会协作,信息无法有效流通,办事必须有人牵线。媒婆、工头和钱庄老板,他们虽然外表不同,但本质一致,都为抹平双方信息差异。牵线人的线一多,中心自然形成,于是就有婚姻介绍所、人力资源公司和银行这些中心化(Centralized)机构,人们离不开中心,否则娘子觅不到如意郎君,工地招不到合格工人,工人也没法把工资交给远在老家的娘子。即使人们能干,也不会亲自做,因为交给中心化机构做更有效。随着交通和通信铺开,交流成本降低,分布式(Distributed)组织形态流行:中介机构开出分店。比如,在城市交通中,原本只有公交汽车公司,之后出现了出租车公司,后来出现很多出租车公司,更多的出租车供给,让你会更容易找到代步工具。

中心被分散。

互联网进一步把交流成本压降到零,原来你要去公交站或打车点才能找到车,现在因为滴滴打车的出现而发生改变。你只要掏出手机,全世界就以你为中心启动服务:匹配离你最近的车辆、通知司机、司机赶往你的位置……

中心又一次被分散。

不仅在交通业,“中心组织离散化”现象也同样发生在传媒业。当年全国只有CCTV(Centralized),之后出现CCTV多个频道和各地方台(Distributed),随后在优酷和爱奇艺上出现罗辑思维和吴晓波频道等自媒体频道(Decentralized),几乎在同时,微博微信用户数大爆发(Peer-to-Peer)。最终,任何人可以连接到任何人。再比如银行业。建国之初只有一家中央银行(Centralized),之后按行业性质分设工农中建四大行(Distributed),随后出现国有控股和城市商业银行们(Decentralized),后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用户数大爆(Peer-to-Peer)。最终,你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向任何人转账。

但是,这真的是P2P么?

并不是,因为转账这件事还是通过了第三方机构:支付宝和其他金融机构,而真正的P2P并不需要第三方机构存在。

不管你是通过微信发消息、还是支付宝转账,看起来只是你和你朋友两人之间的互动,但实际上却都有一个第三方机构在为你们提供中间服务。如果第三方服务中止,事情就办不成。

真正的P2P。

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不通过银行的P2P借贷才是真正的P2P吗?但,这也只是看起来像而已。因为,竟然连“P2P借贷”这个名字最后也是P2P中介公司们起的。贷款本身是可以跳过银行的,但却跳不过一种核心能力:风险定价——判断借款人还贷的可能性。熟人之间知根知底,凭直觉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所以可以跳过银行直接放贷。但对大规模陌生人的风险定价,还是银行靠谱,因为有征信数据的支持。所以,最近红极一时的P2P借贷迎来了暴雷潮。因为它可以跨过银行的肉体,但却跨不过银行用核心能力筑起的高墙。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P2P?

正如禁烟的故事,共识是“二手烟更有害”,动力并非来自禁烟办的领导,而是来自Peer边上的另一个Peer,不吸烟者出于自利而产生动力向吸烟者施压,最终达成了掐灭烟头结果。没有第三方参与也能达成目的,这才是真正的P2P。

而“去中心化”不是徒手挖掉中心,而是权衡办事效率后对节点再分工。如果中心化处理成本低,事情就应该交给中心来办,没个人什么事,组织展现出的姿态是中心化的。如果点对点处理成本低,让节点之间协商效率更高,中心就会被嫌弃,组织显现出P2P的模样。

所以,人们并不讨厌中心,只是不喜欢大而无效的中心。刀耕火种之前,人与人之间从来都是P2P的,后来发现聚居比单干打到的猎物多,也更安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聚集,进而形成城镇和国家。你可能会问,如果未来每个人都单干获得的财富比聚居多,所有人都P2P了,那家庭、城市和国家的边界是否会消失?

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我没有好答案。依照这个逻辑推演,互联网会融化越来越多的中心节点,甚至“国家”的概念也可能消失。但同时也会有更多新的中心诞生,特别是虚拟中心,比如:有影响力的公司、有共同爱好的社群和那些有影响力的个人。

有人说,虚拟世界不真实。但我总觉得,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真实。因为随着数字签名和P2P等加密技术的出现,虚拟世界竟然能大批量生产信任,毫秒间达成共识,这是多少人在真实世界里梦寐以求的?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P2P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九年前,当有人想明白“P2P是技术手段,账务公开才是目的”之后,就有了最成功的P2P应用——BTC。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基础知识“P2P” 种笨葱、赖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