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法学”成员杨默涵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

“新技术法学”成员杨默涵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_第1张图片
【“新技术法学”已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达成合作协议,将于明年上半年出版“中国新技术法学皮书系列”,包括《中国互联网法院法治发展报告(2017-2019)》《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报告(1978-2019)》《中国区块链法治发展报告(2009-2019)》等。】

敬请期待!欢迎各位金主赞助~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第12期 “新技术法学”成员杨默涵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

“新技术法学”成员杨默涵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互联网法院审判中的特殊证据规则——以区块链电子存证第一案为视角》,获评2019年“北京市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郑飞获评2019年“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每年定期开展的评选,实行各高校限额推荐,市级审核公布。获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同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论文简介】

我国三家互联网法院的成立标志着互联网植入司法的伟大革新,其中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最直观影响便是证据规则的改变,其特别体现在区块链存证第一案中。互联网法院的审判模式对证据裁判、自由心证和直接言词基本原则有所发展,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最佳证据规则。

以证据形式的电子化以及电子数据证据的充斥为起始点,传导至取证、存证形式的电子化以及机构、平台的创制,再到审判中举证、质证规则的创新,认证规则中电子数据证据审查方式与规则的完善,从中可以总结出我国互联网法院创新举措对证据规则之影响的分布逻辑。

———————————————————

“新技术法学”成员规则

一、“新技术法学”是一个民间自治研究小组,以“究新技术法理,铸未来法基石”为基本理念,主要以各类自媒体、正式出版物、学术工作坊、横向研究项目、案件代理等形式开展理论与实践活动,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共同学习进步。

二、欢迎认同“新技术法学”基本理念和成员规则的各界朋友和学生加入“新技术法学”,成员基本规则如下:

(一)所有成员应积极参与“新技术法学”各项活动;

(二)硕士(含在读)以上学历成员,每月应至少撰写1篇自媒体原创文章,文章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与“新技术法学”相关即可;

(三)本科(含在读)以上学历成员,应参与“新技术法学”自媒体文章的编辑工作,同时鼓励撰写自媒体原创文章;

(四)所有成员均应参与“中国新技术法学皮书系列”编写工作。

三、“新技术法学”顾问:

张志同,北京市京润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

四、“新技术法学”成员名单:

郑  飞,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曹  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法律顾问

郑应伟,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汉堡大学欧盟国际法学硕士

马国洋,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

陆  洋,德国弗莱堡大学法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员

陈  扬,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LLM

聂真璇子,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默涵,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李雅健,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郑卓奇,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陈晓慧,澳门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  昊,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刘廿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李思言,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钱玉仙,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龙健宁,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技术法学”成员杨默涵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