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

凌晨5点多到了泰山站,天还没亮。先在街边昼夜饭店点了一碗鸡丝面,做好登山的体力准备,顺便打听了一下登山路径。天还未亮,但入口还是有值班卖票检票的工作人员,心想,未免太“敬业”,这好么?!

晨风清新,游客看着不多,但有本地晨练的登山客;这样很好,仰望高处,遂有了“攻城拔寨”的冲动。

四下里静悄悄尚在梦境中,高树轻立,台阶横卧,清洁人员在清扫着,偶有乌鸦一声……

泰山的登山道太棒了,宽有4-5米,可并排6-7人一起上,豪气……

慢慢的走着,天逐渐亮起来,越往上越发现人多起来,感情是有更早进山的……

边走边看,发现路边的树多是柏树,虬枝黝黑繁茂;树上多有喜鹊乌鸦栖息(这不常见,甚至有“这是否是穿长袍的古代人所变而遗留?!”的变态想法),不时有此起彼落和鸣叫;山石硕大黑黜;一切都有了古意!

走着走着,随时看见路旁的大石头上的刻字,走进了时光隧道……

最有名(自家排名)的有几处摩崖石刻:

一,“虫二”。据说成为话题是源于日本青年登泰山所见所疑问。那时没有“知乎”“百度”,最后是郭沫若解答了谜底为“风月无边”;

二,“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地区现存最早的刻石。丞相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婉转;线条圆健似铁,俞圆俞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三,“如此江山”。也有解读为“如”、“如此”等,中国书法文字之妙和文人之雅趣立现。

四,“无字碑”。据说编汇在道家典籍《道藏》里,只有图形,不立文字;道家后人有解为“山神之佑符”,进山持之可避难消灾。而有日本学者研究为山脉“等高线”功用(当然也有“不迷路”的功用)。本人比较认同这个说法。因为联想到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手段测绘和定位,乃至对文化吸骨探髓似的研究,当然就相对“专业合理”。

上了一半,天大亮,发现身边一下好多登山人,难道他们更早就来了?这是什么日子,烧香?中天门处是一开阔地,索道在这里上下,后面才是山顶,都得爬。沿山道有小店做地方小吃,是一种杂粮薄摊饼,抹点酱,放根葱,感觉不太好吃。

来到“十八盘”。泰山1500米左右,这十八盘,和深圳近1000米的梧桐山比,就是在大梧桐平台看最后的山顶“好汉坡”,泰山是900米后还有十个好汉坡还在上面。要么崩溃要么面对。南天门上去是一坡平台,但不是山顶,山峰顶是象树枝右斜的一段叫“天街”的斜坡。对于疲惫的人,这又是一个“折磨”——革命没有尽头,成功永远在后面!

如果是夏日晚上,会不会联想起下面这首诗?

“天上的街市

现代 ·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

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

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我也是在山顶,突然想起来庄子讲过的一则故事,觉得庄子来过此山顶的话一定会将垂钓地点安排在这里“才牛”!——

【任国有位公子,不屑于钓一般的鱼,特意做了一副大钩大绳的巨竿,专钓大鱼。他用50头公牛的肉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旦旦而钓”,钓了一年,什么也没钓到。但任公子依然意趣盎然,豪迈垂钓。终于有大鱼吞饵,牵着巨钩在水中乱窜。扬须奋鳍, 搅得“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将钓得的大鱼腊制后送人,自浙江以东,九嶷山以北,人们莫不饱食鱼肉。其事遂成美谈,被世人“惊而相告”,代代传颂。】

故事的最后应该是山东东部乃至泰山周围的人们都吃鱼肉干吃了好多年,那鱼的大骨架最后被土填充成了一座山,也许是现在的崂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当凌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