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外面回来,正好看到一个停车位,但上面停了几辆小黄车,我把车停在路边,正准备去把那几辆自行车挪走,迎面开来一辆车,马上冲到那几辆自行车前,下来一个女孩,就要去搬那自行车,我心里有点别扭,问了一句,你是想停这里吗?那女孩连看都没看我,大模大样的说,对啊。我心里有点搓火,但忍住了,我说,好吧,你停吧。我去找了另一个车位。这要在以前,我可能就会理论几句,如果对方还嘴,我可能就会骂了,一点教养没有!朋友表扬我了,你做的很对,别与烂人纠缠。很多人确实也不一定有恶意,但不会考虑他人,甚至对周边事物根本没感觉,俗称就是没眼力见。我也真没义务替他们父母教育他们。
智者之所以是智者,因为他不跟与自己层次不同的人计较,不被别人的目光和评价所激怒。
层次不同的人,认知的层面也就不同,面对层次不同的人,无需与其计较。
杜甫有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身在低处,才会和更低处的人为难,层次越高的人,往往能看到更深远的地方,也就不会与他人斤斤计较了。
叔本华在他的《人生的智慧》里写道: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并不是在金钱等等物质上,而在于人自己本身。
认知不同,层次不同,决定了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
要想提高自己的层次,就要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当你努力过后,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变得更好,你也会变得更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真正区别一个人的,是他的认知层次。
有些人,无论你做什么,对方都会觉得你不对。
其实归根究底,是你们境界不同,层次各异。
所谓的层次不是社会地位,而是人品和对事物认知的清晰程度。
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处的层次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和看到问题的角度,层次高,格局大,自然可以看到更多更深远甚至未知的世界。
层次不同,不必深交
《易经》有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声同应,同气相求。”
深以为然,气味相投的人,再疏远,终会走到一起;貌合神离的人,再亲近,终会分道扬镳。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好的朋友,都是有着相同兴趣和爱好、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从小酷爱音乐,在老师的引领下,他的琴弹得优美动听,有如高山流水,周围的人赞不绝口,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直到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有一天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与志趣相投的钟子期相遇,不管伯牙弹什么曲,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琴意。
两人相见恨晚,互为知己,成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同频才能相惜,同趣才能同乐。
与人相交,贵在交心,只有同层次的人,才能看出彼此潜藏的内在,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才会过得舒心。
层次不同,不必争辩
《道德经》中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有些事,自己心知就好,跟听不懂的人,无需争辩,因不同层次的认知,是辩不明白的。
正所谓懂你的人,不用言语,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
不同层次的人之间讨论问题,就像两个背道而驰的人,永远找不到相交点,无法一道同行。
真正有格局的人,不会与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争论不休。
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站在不同的高度,往下看到的结果和感觉是不一样的,只有同频才能共振,才有争辩的意义。
很多时候争辩只是因为思想与认知不同而已,你和别人的观点、思想、生活方式不同,那么在沟通上一定会有分歧。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有智慧的人,鲜少与人争辩,毕竟层次不同,争辩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与其去争论一个谁对谁错,不如在各自所处领域找到更好的自己。
生活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是看你怎么看待它,层次不同,站在不同立场上讲话所表现出来态度也不同。
层次不同,不必计较
《庄子·天道》中有一则士成绮拜访老子的故事:
士成绮爱慕玄虚,四处参师访友,一心想有所收获。
有一次,他去拜访老子,看到老子其貌不扬,住的地方也乱七八糟的。
就对老子说:“听说您是个圣人,我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地方来找你,简直大失所望。看看你院子里,老鼠洞边的泥块夹杂着粮食米粟,这是为富不仁的做法,我看你就和老鼠一样。”
老子却没有和士成绮计较,看也没看他,没有任何反应。
当士成绮学有所成后,回想起自己当年的言行,羞愧万分,于是找到老子道歉。
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网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曾经那么好的朋友,现在却如此疏远?”
看到一条回复说:“是因为彼此的频率和步调不再一致了。”
人与人的感情始于共鸣,终于分歧。很多关系的疏远,就是因为频率不同。
当彼此步调不再一致,频率不再相同,分开也就成了必然。
以前总以为,朋友之间一旦相识就是一生。后来才发现,人生哪能如初见。
生命总是相遇容易,相处难,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没有冲突,也没有争吵,只是在一个平常的日子,突然发现,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或许是一个人喜欢社交,另一个人喜欢独处;又或者是一个人喜欢游戏,另一个人喜欢旅行。
总之,两个人之间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再也找不到以往的默契,只剩下令人尴尬的寒暄。
想起曾经有人说过,朋友之间慢慢走散,一般会经历三个关卡。
第一阶段,在大学那关。高考以后,大家奔向不同的城市,选择不同的专业,彼此能聊的话题开始渐渐变少。
第二阶段,在工作那关。有人选择了稳定和安逸,有人选择了梦想与远方,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目标,让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第三阶段,在婚姻那关。你有你的家庭,我有我的生活,我们都成了彼此生活中不重要的那个人。仔细想想,是我们不够珍惜和在意对方吗?不是。
很多时候,两个人的分开,不过是因为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曾经两小无猜的好朋友,真情还在,中间却已经隔了一条河。这条河太宽,里面隔了岁月,盛满了人生酸甜苦辣,再也无法逾越。”
飞鸟与鱼不同路,从此山水不相逢。频率不同,注定不是一路人。
就算硬凑在一起,也不过是对往日情分的一种消耗。
保持距离,相互祝福,才是对逝去的友情最大的尊重。
有句话说得好:“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又在轻松中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跟懂自己的人在一起,不必浪费唇舌解释太多,因为彼此志同道合,自然能够做到心意相通。
同样的声音才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才能相互融合,同频的人才能久处不厌。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懂得。
你懂我的一举一动,我懂你的一言一行,如此便是知己。
人生路上,朋友易得,知己难求,遇上了,记得好好珍惜。
人一定要改掉的四大毛病:改掉轻易的掏心掏肺;改掉毫无底线的心软;改掉一错再错的忍让;改掉没有原则的善良。——稻盛和夫
同频才能相惜,同趣才能同乐,只有灵魂相似的人,才能看出彼此之间潜藏的内在,懂你的人,不用言语,不懂你的人百口莫辩。
有人捏着你的过往不依不饶,有的人跨过山河来守护你。遇见错的人会消耗你,遇见对的人会治愈你,成年人蕞好的自律是及时止损,人都有执念,但不能执迷不悟。
同频才能相吸,同趣才能同乐。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房间放满了不同大小的音叉,如果振动其中一个音叉,另外一个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也会被引动。
后来,这一现象被延伸为一个理论: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带有一定的频率,并且会吸引周围那些和他频率最相近的人。
频率不同的人,即使朝夕相处,也终究会分离;而频率相同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终会相聚在一起。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人生太长,如果不能和一个频率相同的人生活该有多累;人生太短,如果不能和一个频率相同的人生活该有多遗憾。”
往后余生,愿你遇到那个和你频率一致的人,他理解你的欲言又止,听懂你的言不由衷,明白你的悲欢苦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兜兜转转还遇到的人有妙不可言的缘分,需要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