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概念记录

流处理与批处理

在执行引擎这一层,流处理系统与批处理系统最大不同在于节点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于一个流处理系统,其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标准模型是:当一条数据被处理完成后,序列化到缓存中,然后立刻通过网络传输到下一个节点,由下一个节点继续处理。而对于一个批处理系统,其节点间数据传输的标准模型是:当一条数据被处理完成后,序列化到缓存中,并不会立刻通过网络传输到下一个节点,当缓存写满,就持久化到本地硬盘上,当所有数据都被处理完成后,才开始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下一个节点。这两种数据传输模式是两个极端,对应的是流处理系统对低延迟的要求和批处理系统对高吞吐量的要求。Flink的执行引擎采用了一种十分灵活的方式,同时支持了这两种数据传输模型。Flink以固定的缓存块为单位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缓存块超时值指定缓存块的传输时机。如果缓存块的超时值为0,则Flink的数据传输方式类似上文所提到流处理系统的标准模型,此时系统可以获得最低的处理延迟。如果缓存块的超时值为无限大,则Flink的数据传输方式类似上文所提到批处理系统的标准模型,此时系统可以获得最高的吞吐量。同时缓存块的超时值也可以设置为0到无限大之间的任意值。缓存块的超时阈值越小,则Flink流处理执行引擎的数据处理延迟越低,但吞吐量也会降低,反之亦然。通过调整缓存块的超时阈值,用户可根据需求灵活地权衡系统延迟和吞吐量


时间

当在流程序中引用时间(例如定义窗口)时,可以参考不同的时间概念:

事件时间是创建事件的时间。它通常由事件中的时间戳描述,例如由生产传感器或生产服务附加。Flink通过时间戳分配器访问事件时间戳。

摄取时间是事件在源算子处输入Flink数据流的时间。

处理时间是执行基于时间的 算子操作的每个算子的本地时间。

状态与检查点

Flink中有状态的算子在恢复时是如何进行的:

假设场景Job:1个Source(Kafka)+1个不带state的operator+1个带state的operator+1个sink。 如果失败,则Flink选择最近的一份检查点开始恢复,检查点中记录了这次检查点开始时数据源(kafka)中对应的topic的offset,从offset开始重新发送数据,当数据流到1个不带state的算子时,数据全部应用在这个算子上;接着数据流向1个带有state的算子,由于快照中记录着这个state的状态的值,因此,数据重新计算时只从记录着状态的值的地方开始计算,而不会从头开始计算,例如key0=2,那么只从key0=2开始计算。随后进行sink。由于失败时可能有些数据已经sink了,那么根据幂等性原则,即使中间输出的结果存在异常,但是重发之后再次sink是正确的,最终的结果还是正确的。

由于sink一般都是外围系统,因此sink的设计一般都没有状态,但是如果保证幂等性,最终的结果也没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flink概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