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进学思行 精进学思行 今天
你在工作当中,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协作呢?我喜欢那种在关键环节或者是关键的时刻,不要掉链子的。比如,我在做电动汽车声音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个环节,比如场景定义、风格确定、音源确定、音源的集成和调试,以及最后的评价验收。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自己完成的部分,很多环节需要别人的帮助,在这些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所以,最后如果能够出色做成,一定是少不了中间关键环节不掉链子,而我运气还比较好。
而我的这个例子,其实代表了一种普遍的现象,也就是一个事情能否做成,取决于各个关键环节是否不出现掉链子的情况,而且出现好结果和坏结果的概率是不对等的,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错,最后结果都不好,所以,我们看到事情没有做成,理由总是千差万别的,而事情做成了,原因总是相似的,正所谓“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正因为这种不对等,一旦你能保证各个关键环节不掉链子,本身就容易形成优势,而这也是《好战略,坏战略》这本书中提到的,其中一个战略力量之源——环环相扣。
本文会简单介绍什么什么环环相扣,再结合书中提到的两个案例,分享它可以带给我们的启发。
1、环环相扣
什么是环环相扣?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
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紧密相连。
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链条,是一环扣着一环。
这个概念听上去很简单,它有哪些延伸的特点?我理解主要有如下的4个方面:
①当一环出现薄弱的时候,无法通过其它环节来强化整个链条;
比如作者提到“挑战者号”,当时失事,就是因为其中的一个O型圈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你去改它的推进器,其实是无效的。
②如果你只突出提升其中的一个环节,常常可能导致整体效果下降;
为什么?因为资源常常是有限的,过于强调某一个环节,会导致其它环节资源投入不足,导致效果变差。比如一个产品市场表现取决于设计,制造和销售,它们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你一定要特别强调设计的重要性,把90%的资源都投入到这个上面,而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制造或者是销售上面,可能导致你的产品设计很好,但是制造出来质量不佳,或者因推广不够,而销量惨淡,整个产品就是失败的。
③当数量无法取代质量的时候,质量就特别的重要;
如果一个工程队,他们的一台可以装两吨重物的车子临时被借走了,那么它完全可以用两台分别是一吨的车辆来进行替代,但如果是一台演唱会,观众是冲着某个顶级歌手来的,而如果这个歌手突然宣布来不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再找100个平庸的歌手也是无济于事的。
在公司当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业务或问题,只有一个顶级的软件工程师能够解决,如果一旦这个人离开了,那么公司的这块业务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④在评估人或者物的价值时,要看限制性短板是不是容易被消除;
比如一栋房子,如果它周围的噪声是它价值的限制因素,这就比较麻烦,因为你很难挪动这个房子或者是消除周边环境的噪声,而如果房子的家具装修是其限制性要素,那相对好处理,因为比较容易更换家具和装修。
了解了环环相扣概念,我们可以如何应用这个概念呢?我引用书中提到了两个经典案例,分享一下其对我的启发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2 案例1:机械公司破局之路
书中介绍了一个机械公司领导人,带领公司成功破局的例子。公司的领导人叫做马尔科.蒂内利,在他接手这家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正处在一个困局中,与竞争对手比起来,公司产品的质量大不如前,销售人员也不太精通技术,导致销量也不好,公司陷入了一个危机。
这是一个典型的,结果受到多个环节影响的案例。马尔科接手后,识别出公司发展的三个瓶颈:产品质量、销售能力和成本控制。
而这三者是共同作用的,只改变其中一个,往往收效甚微。为了让公司复兴,究竟应该是先从哪一步出发呢?是先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产品质量?
这个顺序特别的重要,马尔科选择是先提高产品的质量,为什么不是降低成本?这里有个微妙的差异。而这个微妙的差异,我觉得用工作中两种不同的工作思路来类比很好理解,如果把质量对应到我们交付的质量,成本对应到工作需要的资源。
如果我们先从资源有限的角度考虑,我们很容易给自己找到一个台阶,你看只有这么多资源,所以我们只能做到……样子,无形中就容易减低质量要求;第二种反过来思考,先想想自己要做成什么样子,在考虑实现目标哪些精益的方法,再看看资源是不是够,如果一定要达到目标,那么是不是还可以争取资源来做,这是这个案例的第一个启发;
当确定了限制瓶颈和优先改进点后,马尔科用1年的时间,重点改进了但是质量,但是正如预期,因为销售和成本暂时没有控制,所以整体的效果不是很显著,也就是短期效果不明显,这个地方就体现了马尔科的智慧,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最后链条的整体改变,所以能接受短期的效果不显著,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也没有把责任推到其他的人的身上。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你发现自己所要做的改变是一个系统性,环环相扣的,当你采取了一个动作,改变了一个环节,没有显著效果时,要保持耐心。
在整个变革过程中,马尔科全权负责,确定怎么做,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常见的矛盾点,领导者到底是应该集权协调,还是充分的授权的,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行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马尔科选择的是前者,只是实在转型的时期内。
这对我的启发是,什么时候该集中,什么时候该集权,取决于这个结果单个环节就可以搞定的,还是需要各个环节配合完成,特别是当环节之间可能存在矛盾的时候。
这样说可能有点抽象,以我们NVH(汽车噪声振动)为例,路噪(路面激励带来的噪声)与悬架、车身都有关系,如果这两个子系统是属于不同的部门,那么为了降低噪声,如果让他们自己决定该怎么做,那么常常效果不好,因为各自都希望对方去多做工作,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整车集成的部门,比如NVH部门来站在他们至上综合考虑,分配相应的任务。
总结这个例子,给我们的三点启发是:
①优化环环相扣的系统,需要先确认瓶颈是什么,并选择改进的顺序;
②要接受短期内,改善某一个环节,整体链条效果可能不明显;
③当链条的不同环节出现冲突,更高层次的集权指导可能比分权更好。
3 案例2:宜家的护城河
前面介绍的一个环环相扣系统,转型成功的例子,并且一但你的成功是通过环环相扣的环节来实现的,很有可能形成别人很难复制的优势,书中介绍的典型案例是宜家,书中提到了宜家实现了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
比如,宜家的家具都是平装的,运输和库存都很方便;用户需要自己到仓库取货,运送和组装,省掉了物流和安装成本;通过产品目录基本替代了销售员,节省了人员成本,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动作,降低了成本。
所以,你会发现,宜家家具非常便宜,而品质还可以,这得益于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别人复制任何一个环节其实都是无效的。
书中提到了宜家如果要保持这种优势,至少需要持续做到如下几点:
①完成核心活动时,效率和效果必须非常出色。这让我想到我们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创作,什么是整个链条中的核心活动,我们做的足够好吗?效率足够高吗?
②核心的活动必须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自成一体。这样的话,别人的复制难度就更高。回想到我们自己做的事情,核心活动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自成一体的吗?是不是很容易被取代?
总结
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环环相扣的,好结果需要各个关键环节不掉链子,而坏结果只需要一个环节出错就行,所以,事情成了,原因是相似的(天时地利人和),而事情没做成,原因可以有很多种(运气不好、人不行、资源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