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认知

什么是认知(cognition)

是一个哲学、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后来应用于认知科学与脑科学。

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的过程

认知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从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行动(语言也是行动的一种)这是认知动的路径。

简单说,认知过程就是对知识或实用知识输入—心理活动(加工整理)—行动的闭环。

就像婴儿开始认识世界是靠感觉和直觉,感觉包括:对颜色、明暗、软硬、粗细、香臭、酸甜苦辣等的认识;知觉:对事物的整体及其相关联的感受的联系,比如看到一个方形的、红色的、有五颗星星的图形,会知道这是一面红旗、看到很多纸张、上面写满了字、订在一起的,会知道这是一本书,这些感觉、知觉带来的刺激不会因为动作停止就消失,而会在脑中停留,也就是记忆。

要注意的是: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婴儿对于疼和不疼的认识),

知觉却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比如: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人们还具有想像的活动,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

人们还能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行动表示出来,比如用语言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

例子:

看到一朵红颜色的花(信息输入),出于好奇或觉得它很漂亮(心理活动)想过去看看、闻一下(行动)

闻完后觉得很香,感受到喜悦,有美好得感受(心理活动),不忍离去(行动)。

这种好的感受会留存在大脑,遇到类似长相、味道、颜色的花,就会联想到相同的感受。

(当你见到很多的花,并非所有的都香甜及带给你相同的感受时,就产生了经验)

但还有一种情况:

还是举例上面看到的花:不喜欢这颜色、形状、味道,或联想到其它不好的事情就不喜欢这朵花(心理活动),进而踩踏或者视而不见(行动)

那朵花是客观事物,在多这朵花加工整理的工程后,就产生了不同的认知。可见:认知是主观性的。

简而言之:知识水平的高低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结果,也是造成认知差异的原因。

认知是认知过程的产物。

认知的延伸

对于认知,还有很多概念上的延伸:

认知风格:你偏爱的认知的方式:有的人喜欢独立思考、有的人喜欢多人讨论等。

认知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能力。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学习知识主要依靠认知能力。

认知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手段。(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瞬间进行多种操作,为了高效加工大量的信息,人只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在每一时刻选择特定的信息进行操作,并将整个认知过程的大量操作组织起来)

比如:费曼每个概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认知策略,有计划,有方案和技巧,可操作。可执行可量化。

只要我们还在生活,还在接触新鲜事物(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都是在不断认知世界的过程。

而我们学习认知过程,是为了能看清它的工作模式,更好的运用知识+经验不断迭代自己对物体的认知,使其更完善和全面。

不再受情绪、脑子不清楚等的束缚,更加客观的认识事物。

人对世界的认知,是由自己的认知能力决定的

相关概念

提到认知,一定会想到与它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元认知(metacognition)和心智。

认知是让我们通过知识、经验,不断接近客观事识,元认知是我意识和自我调解。

打个比方:认知是马,元认知是马车夫。马儿想到达目的地,偶尔会跑偏,偶尔会走远路,或南辕北辙,这时马车夫就需要经常盯着马儿,以最优的路线、方法、高效的达到目的地。

心智,是具备足够元认知能力的大脑。

提高认知能力

人们的认知差异源于知识水平及经验,提高认知能力,就需要1、不断补充知识,增加认知的广度,2、积累经验,增加深度。可以多与过来人交流、沟通,增强感受力、记忆力及逻辑思考能力。

让我们接受一更加真实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