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里树与桥

      来到新余业已良久,却少有去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有时是因为懒,总贪恋床上的几分舒适;有时是因为忙,总让你无暇游玩。这样想来就颇有点遗憾了,因此当听说有采风活动时,心里便有了几分惊喜几分兴奋和一丝轻松。不久又多了几分期待。为何呢?因为我所长大的乡村建村不过两百年左右,既没什么历史遗迹,也没什么文化底蕴。而我即将要去的防里村,拥有千年的历史,并且从唐至清出了19名进士,文化底蕴深厚。对这么一座古老的村落,我怎么会没点期待呢?

        当太阳从头顶往西偏了30度角时,我便到了防里村。

        走近村子,首先是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尽管还是白天,可路上并没有多少的村民。村里的建筑并不都是古朴的式样,但随处可见的古井、古碑让村里的空气透着几分宁静和古老。我们在路上的大部队,众人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好不热闹,导游在前方引着路,口灿莲花,历史典故张口就来,让我们惊叹不已。但我并没有选择踏着他们的足迹,而是一路走走停停,看着我所看所闻所感的防里。我可以热闹,但也会选择独处;我可以随流,但也会选择自我。就像今天,今天这次防里之行。我选择了独出和自我,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理由或者是什么神秘的哲思。仅仅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做更适合这里,这样做能让我更好的享受这次旅程,这样可以好好的与防里相处。

        当太阳又向西落了大概12度角时,我从村这头到了另一头。

        面前是略带起伏的空地,上面是一棵棵直插云霄的古樟树。这些樟树的树叶很大,半个手掌。但它是长在久经岁月的粗大的古樟树上的,不自觉的对比下,叶子就显得太小了。于是从远处望去,树叶就像墨绿色的点点在树枝上,在柔风的吹拂下,形成层层叠叠的绿浪,配合着树枝的律动让人不禁想到舞动的仙女。走近这樟树,可以看见粗壮的树干上长满了绿色的又带着湿意的青苔,有的树干上还缠着一圈又一圈的青藤,这些好似是给樟树涂了粉底,挂了首饰。再走近些,用手轻轻的抚摸树干,可以感受到它的粗糙,可以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微风袭来,送来一缕芳香,这芳香让人清醒而不给人刺激,既清淡也不失厚重,这样的芳香也就只有像这棵古樟树这样历经岁月的才能散发的出了。

        樟树群的总树不多,占地却很大,盖因每棵樟树都撑起了一大片的阴凉。从树群的一头走到另一头,有一溪流静淌而过,溪上有桥,一座石桥,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桥建成于明中叶,桥面上石板早已和泥土不分你我。桥侧长满了绿色的草本植物,郁郁葱葱。远处望去,整座桥与溪流两岸浑然一体。从桥上向下望,桥下溪水绿如蓝,水上暖鸭叫喳喳,岸本垂柳随风扬。一切都那么安静又闲适。话说此桥修建时出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时任内阁首辅严嵩的夫人出身于防里,当时为了哄夫人开心,他听闻里防人正准备修桥时,便表示可以拨动公款加以援助。想不到里防人民却礼貌拒接了,并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修桥。虽然之后的过程有些曲折,但桥却是让里防人修成了。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似乎感觉防里村能成为远近闻名的进士村并不是偶然。能抵制住公款建桥的诱惑,可见防里人并不是贪图小利的升斗小民,至少有一个较高的道德原则;能在历经曲折下,依然坚持把桥修好,可见防里人团结一心,富有远见。虽然说有因必有果,但有时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却难以分清:究竟是历代的优秀人才塑造了这样的优秀品格呢?还是这样的优秀品格塑造了历代的优秀人才呢?但不管怎样,这样的优秀精神是防里人祖先留给他们最宝贵的遗产。

      我这样的想着,不自觉的日已西斜许多,渐渐的红霞告诉我,是到了要回去的时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防里树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