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春秋

最近一直在看《春秋左传集解》,就着这本书开一个话题吧。

首先是为啥叫《春秋》。

现在我们一般说《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所谓编年,就是按一年一年的时间把历史事件记录下来,这有别于《二十四史》中最流行的纪传形式,也区别于一件事一记录的本末体。通俗点说就是今年发生了啥,我就写啥,但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很可能不在这一年的记载当中。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秋》的作者习惯的记录方法是春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夏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秋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冬天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就叫做《春秋》。但有人可能会反驳啊,这样应该叫《春夏秋冬》啊!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天万物更始,祭祀百物,秋天草黄粮熟,正好整军备战。大事基本上都发生在春秋二季,所以就简称《春秋》了。但因为是鲁国自己的史官记录的历史,所以叫《鲁国春秋》其实更贴切。

东周时代,诸侯并立,各国都有自己的史官负责本国历史的记录。但由于秦始皇的焚书政策,只有秦国历史保存了下来,据说《春秋》也是鲁国人孔子的后代孔鲋藏在自家墙壁中间才躲过一劫的。所以其实我个人怀疑,《春秋》也未必是最早的,只是其他的编年史书被烧没了罢了。

西晋的时候,河南有盗墓贼挖了当地战国时魏王的大墓,挖出一批古晋国和魏国的历史书简,后来通称《竹书纪年》,这本书基本上和《春秋》一样,是东周不同诸侯隶属的史官记录历史的文书。一方面印证了各国都曾设置史官,也从侧面正面了秦始皇确实把六国的史书都给烧了。

下面再说说《左氏传》。所谓“左氏传”,就是一个姓左的人,为了解释《春秋》而写下的注释,这种注释在古代叫做《传》,其实就是转述的意思。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这个姓左的人叫左丘明,姓丘,名明,是鲁国的小弟邾国人,担任左史,故而被叫做左丘明。当然,众说纷纭,也有人认为他就和荷马一样,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但我要说的是,我们读的是书,至于作者是谁,大可不必在意,就好像钱钟书说的,鸡蛋好吃,就没必要非要看看那只鸡了。

据说孔子曾经整理过《春秋》这本书,作为他私人国际文化培训班的教材。后来到了三国之后的晋朝,名将杜预将《春秋》一书的本体和《左氏传》以及对他们的注解统统放到一本书中,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左传集解》。

当然了,战国时研究《春秋》一书的学者就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左氏传》,还有另外的《公羊传》和《谷梁传》。前后三者合称《春秋三传》,三书合璧,基本上从记录史实,到解释文意,再到分析作者的中心思想与引申含义等方面将《春秋》解释的清清楚楚。后来我国从西汉开始,独尊儒术,《春秋三传》基本上成为了封建国家施政的基本纲领和指导文件。这本书的历史影响持续了几千年,字不多,但堪称巨著。另外一本能与《春秋》相匹敌的著作,则要数《尚书》了,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说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