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两重境界:“干得完”与“干得好”

有些深刻的东西,只有经过时间的积淀才能够真正的领悟和发自内心的想去改善。我原本和大家一样,211大学毕业,憧憬着运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去开创职业生涯的新天地。所以工作之初,一心的扑在工作之中,从不顾及工作之外的沟通交流和职业技巧。但是渐渐地,随着年龄和阅历增加,发现为什么我比别人更加努力,却并没有别人获得的多?我的勤奋领导为何视而不见?

这些现象有时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有那么一个人的一句话可能让自己幡然醒悟。有一次,一位领导让我帮他写一个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材料。给领导写过这种材料的人都明白,这是给领导挑毛病的文体,很难把握火候。需要和领导深入沟通和交流。但这却是我的弱项。

接到任务后,我非常卖力,搜尽网上所有资源,融会贯通后写了整整一周时间。自我感觉良好的拿去给领导审阅。领导接到材料,翻看了两页说: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有上面组织部领导参加,要下下功夫,好好帮着写写。言外之意,这篇并不满意,好像觉得我是在敷衍。我心里委屈,但又不好冲领导直说,连连点头说:再下下功夫,好好改改。

回来后,自己感到很不爽,心中想:你都没认真看完,怎知我没有好好写,一点都不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但想归想,还得改。于是我从组织部门把历年这位领导的专题民主生活会都要过来,仔细研究发现,每年写得内容都差不多,质量还没有我写得透彻。因为知道以前这个材料都是这名领导分管部门负责人写得,而人家现在早已经高升,于是我主动拿着写得东西登门请教。

那位领导对我印象还不错,知道我是那种认真干活的人,另外又是给他的老东家干活,所以讲得很真诚。他看了一眼我写得材料,先是夸赞了一通,说写得要比他好的多。我明白人家这是客气,于是直接说透,告诉他某某领导对这个材料很不满意,希望能够帮忙指点指点。

他告诉我,并非你写得不好,而是每一名领导都有他的惯性思维。特别对于惯性思维产生的原因,这位领导给我讲了很多。比如,他们一方面是年龄因素,另一方面因为长期不学习,知识得不到更新,所以思维比较固化,别人很难改变他们。所以不符合他们惯性思维的东西,他们就会觉得不成熟,不好。他的一句话让我突然明白,缘何每年他的民主生活会材料中都是那些套路:学习不够深入系统,与上级要求的有很大差距;宗旨意识淡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工作中存在老好人现象,对待下属要求不严格等等(PS:这是些民主生活会的基本套路,即使有不同的,也只是变换了说法而已。)

言归正传,这位领导还有一些话让我很受感触,就是题目中说得:干的完和干得好是两种境界。他说:领导安排的工作,要注意沟通,千万不要闷着头傻干,有时候“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做法,很容易偏离领导想要的方向,特别是文字秘书工作,不是表达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而是要表达领导的思想,即使他的思想落后,都是套路,也得按照他的思路来。

可以说,这位前辈悟透了一些东西。他的这句话让我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改善很多。正因为见贤思齐,打破了自己固有的观念,我的工作也逐渐顺利,写出的东西从认可升华到受表扬。从中我发现,并不是文字水平上去了,而是写作的方向改变了,更加符合领导的口吻和他本人的思想。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断积累领导平常的思想,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语言风格习惯,去仔细琢磨他表达出来的真正意图和未表达出来的意图。

说到这里,很多写作者应该有感受,这也是写作中我们常常用到的模仿的技巧。其实,一通百通,无论是干工作还是做事情,要想获得别人的满意评价,就要换换思维,想想别人怎么想,别人会怎么干,综合一下不同的优势,总有一天你就能鹤立鸡群,成为众人赞赏和出类拔萃的那个人。务必记得这条职场警言:干得完与干得好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周么早起更文,想把自己职场中一点经验分享于大家,请不要怜惜你的一颗小红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两重境界:“干得完”与“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