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自恋1

警惕自恋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喜欢说英语的感觉,喜欢英剧里的咬文嚼字的假正经,喜欢美剧里一言以蔽之的假不正经,从中也提炼一些人生经验。然而越来越不敢英语好的人面前班门弄斧,因为害怕被纠正。

人为什么会害怕被纠正。被纠正说明自己错了,代表自己能力不足,是吗?

有段时间,办公室的人都纠正我的口音,有种四面楚歌的感觉,而在我看来,我是这样学的,不觉得错,就像印度的英语,韩国的英语。但当时被不断纠正的感觉很差劲。一直试图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14年的时候背完了雅思单词,那时候单词量还是5000+。现在考雅思,申请打工旅游签证,诸如此类的想法都搁浅了。英语兴许已经退步很多,不过依旧喜欢说英语听英语的感觉。

就像喜欢唱歌,但并不擅长唱歌。总想着有朝一日去学乐谱,毕竟许多东西不只是天赋,还有后天的努力。明白自己享受那种,觉得自己听懂了喜爱的歌曲想要表达的东西,而试图用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的感觉。

而,我们早已习惯了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他唱得比你好。

身边有一些人,难以界定是朋友还是其他。比自己认为的朋友,少了几分亲密和了解,然而又比自己认为的朋友有更多交流和理解。在他们面前,会担心自己说错,担心被纠正,担心被说“我不知道你说了这么多究竟想表达什么”。

我还不知道为什么每每听到这句话都让我感到伤害。我相信自己的感觉。

纠正我的英语,也纠正我的普通话。因为害怕被纠正害怕不理解,所以不敢再说。

人,为什么,不怕在家人面前犯错,不怕在很熟悉你的朋友面前犯错,却,害怕在半生不熟的人面前犯错,害怕在时刻准备纠正你的人面前犯错,害怕在陌生人面前犯错。

关于我说了那么多的话,并不被理解,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方的原因。

前两天参加培训,内容是观看讲师培训班的社工们把自己开发的培训课程用6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课程说出来。评分项有主题、目标、内容、PPT设计等。从我的角度,光看名字,每一个课程都很实用,然而听完说课,真实的感受和本来的期待却大相径庭。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部分讲师作为资深社工,实务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算得上见多识广,然而正因为知道的太多,容易犯“自恋”的毛病。这里的自恋是指,总是不肯舍弃自己“懂很多”的形象,而从本来的主题不知不觉过渡到另外的主题导致说课和培训偏离了本来的主题,让人感到不知所云,抓不住重点和亮点。

之所以感受比较深,是因为我也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就像我写东西,一直不好意思说写文章正因为如此,东西总是很“碎碎念”,不足以称为文章。

以前在微博上写东西,随心而欲,有时就像流水账。而在写东西,比较束手束脚。光是标题就要想好久,因为标题代表了整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如果太乱就无法确定统一的主题。

所以当听到人说“你说了这么多我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原因。本来因为谈话想到了一件事,一个主题,但在诉说的过程中,不自觉加入很多发散的联想,而跑偏了题,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无法拯救造成的瘫痪现场。一次只表达一个观点,不管有再多知道的想说的沾边的都压制住,割舍掉。放下自恋。

我想对方的那部分原因在于,他并不打算去理解我。我认为的试图理解的回应是类似于“你刚才说的这些是想表达……吗”,究竟是个不是,我都会感到你有认真听我说并试图帮我理清思绪,我自己也会毫无内疚的反思。而上段的那句话让我感到我被全盘否定了,无助和害怕。

同时我又想到,我的表达方式是没有变的,但是在不同的人面前得到的反馈却不同,这件事有意思。感觉好像是“专业的人”偏于“吹毛求疵”,而“业余的人”习惯“逆来顺受”。

有一个观点说,真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从不给人建议,给建议的反而是那些自以为很专业的人。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真正出过国和外国人交流零障碍的人从不纠正我的发音,只是去理解我讲的是什么然后向我求证。

所以,今天的主题是对自己的探究。如果要想达到专精,就必须放下会扰乱方向的盘根末枝。然后做好心理建设也很重要,感受自己的感受,理解感受背后隐藏的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警惕自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