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有的时候就是浑水摸鱼

20210527

知道有的时候就是浑水摸鱼

数字化时代,人们想要学点什么变得更容易了。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软件随处可见,拿成人这块来说吧,有关学习是APP就不计其数,想学哪方面的知识,在手机上一查,各种渠道的资源都能找到,不像以前,那时候书太少了,有本好书朋友之前要轮着看,那还是关系好的,关系不好的根本不会借的。

现在书是看不过来的,如果你想读什么书,上网一搜基本都可以找的到。

以前的书不够读,有本好书就反复读,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借别人的《平凡的世界》我读了有两三遍,别人问我看完没有,我说没有,其实早就读完了,说没读完是把书还给人家,我就没别的可读了。

没什么可读,固然是缺点,可这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把一本书读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天天抱着一本书啃,这种迫不得已的读书方式,收获的真正精读,只有精读才能真正的把一本书吃透。

过去那种吃透一本书的经历,放到当今社会,就显得比较稀有了。现在想读什么书,几乎可以做到唾手可得,和同学、朋友之间借书的经历几乎不存在了,想看哪本书,电子书也有,纸质书也有,根本用不着去和别人借。

正是因为获取知识资源的越来越便利,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请问你的书柜里有没有买回来没有看的书,手机里有没有只顾收藏没看的电子书?我想,这些情况肯定是存在的。这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过剩的时代,现在我们根本不缺各种知识,况且不断的有新知识出现,看看那些新出的书就知道笑,也许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现在我们是不缺各种知识了,我们缺的是把某个知识学透的这种耐心。世面上琳琅满目的书太多了,在这种氛围下,人们普遍的兴趣广泛了起来,看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关注度也不够深入。

有的人有这样的经历,买了很多书或者定了很多课程,每天也是抽出时间来“学习”,并且自己特别享受这种感觉,好多人都是打开一本书,最先干的是发个朋友圈,然后开始阅读,拿着笔看到觉得有道理的段落就标记起来,当时的感觉是以后还会再看,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书我们看第一次也意味着最后一次,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了后面还有无数本书等着你去看呢?

那问题来了,这种方式是学知识吗?我认为这肯定不是,充其量也就是知道,甚至连知道都算不上,不信,可以翻过一本我们看过的书,是不是有第一次读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其实我们的记忆力是很不靠谱的,抛之脑后就忘的一干二净。

现在的问题就出在我们学习变成了伪学习,自我感觉学了很多,可是吸收率很低,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知道,知道迷惑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感到自我良好,可是回过头来发现,其实并没有学到想要的知识,每天很充实的沉浸在走马观花的模式中,把自己搞得很鸡血,其实呢,只是一种自编自导自演的戏,不知不觉把自己搞成了戏精。

学习任何知识,最基础的还是要专,把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一个点上发力。只有在一个领域高明白学透彻,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有意识的构建广博这个维度。如果只是浮于表面下功夫,根本不会学透,想知道百度、搜狗就可以了,不需要这样如此大费周折。我们根本不要以知道这种浑水摸鱼的方式学知识,这只是徒劳。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道有的时候就是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