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目标
1.1系统化输出CBT治疗框架下的社交恐惧理论知识。
1.2帮助50%的学员完成恐惧清单中60%以上的事情。
1.3帮助50%的学员亨德森-津巴多问卷社交恐惧分数低于2.6或下降30%。
002现状
2.1大框架初步搭建,基本实现系统化输出,具体部分可以继续深化。
2.2收集了9份亨德森-津巴多问卷,7份社交恐惧分数低于2.6或下降30%,比例为77.8%,结合学员实际表现和问卷的幸存者偏差,基本可以实现50%的学员改善社交恐惧。
2.3建立恐惧层次清单是第3次,完成恐惧清单60%至少需要打卡6次作业,则从第4次开始一直打卡到第9练,若参加一次线上团体可抵扣一次,算起来10个人(40%)做了恐惧事件。
003差距
学员参与度有待提高。
还需要3个人完成3件恐惧事件,尤其是恐惧清单中的事件。
004目标背后的目的
帮助学员降低社交焦虑水平。
CBT是目前治疗社交焦虑有效证据最多的心理咨询流派,因此采用CBT的治疗框架。
对社交焦虑水平进行数量化分析,因此本次采用恐惧事件清单完成比例和亨德森-津巴多量表作为测量。
后期可以考虑从自动思维的相信程度,焦虑情绪水平和回避行为程度来测量。
005现状背后的原因
5.1时间、人力限制,在理论方面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5.2训练营的内容科学有效,如果能够紧跟训练营并完成作业,学员可以显著改变。
5.3由于部分学员时间、精力的限制,无法投入相应精力学习,则会影响训练营效果。
5.4本次训练营强调行为试验,即通过行动获得的反馈来修正认知,如果在行为练习上投入时间不够,则影响训练营效果。
006差距背后的原因
6.1目标合理与否
合理,第二周学员投入不够。
6.2可改变因素
6.2.1部分内容较为艰深,学员难以理解。
6.2.2有些学员参与度较低,甚至完全没有参与小打卡、视频课和线上团体。
6.2.3有些学员更适合一对一咨询与指导,做作业更多是依靠自我觉察和行为试验,需要一定的反思特质和行动能力。
6.2.4有些学员对自己要求较高,期待完全没有社交恐惧,与预期不符。
007针对可改变因素的策略
7.1 针对6.2.1(内容部分)
7.1.1提前介绍课程总体框架,大致介绍每个模块的内容以及相对应的作用,搭建更好的知识框架体系(这部分虽然我在视频课中有尝试去做,但还是不够清晰)接下来可以更清楚强调这是课程框架,并发图片帮助学员澄清。
7.1.2确保掌握自动思维:在【社交日志】之前增加单独一篇【自动思维】,并让学员填写自动思维记录表,在当天与学员一对一沟通纠正
7.1.3增大认知部分理解程度:威胁性认知和替代思维部分内容较多,偏专业化,可以考虑制作成视频,或者分成多天让学员练习,尤其是替代思维部分,一个技术安排一天的时间来阅读、学习与实践,增大掌握程度。
7.1.4进一步阐释清楚恐惧层次部分:将系统脱敏与行为试验,高能量社交,冥想放松结合起来。
7.1.5聚光灯效应没有在认知,情绪,生理,行为的框架中,需要补充知识背景或者把聚光灯效应作为补充阅读。
7.1.6.内容上补充更多的自我暴露,案例、事例分享,通过解析不同类型的事件,提高学员分析事件与行为的能力。本次更多是知识点的堆叠,案例分享不够,因此专业有余,通俗不足。
7.1.7在小打卡内容选择和作业布置上,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总体内容上,前几次的作业易于完成,并给予鼓励,让学员体验到成功,增强学习动机。
单次内容上,作业的第一点遵循微习惯原则,小到不好意思拒绝,作为必选。接下来作业的第二、三点加大难度,作为可选。
7.1.6阐释这次小打卡的内容的原理和原因,说明对于克服社交恐惧的意义,增强学员动机。
7.1.7在布置作业过程中进行预期管理,不需要学员第一次作业就做到完美。如:
“识别和评估自动思维是你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就像学开车。开始时你可能并不擅长,但通过练习你会掌握得越来越好”
7.1.8时间太紧凑,可以考虑两天一次打卡,否则每天都有作业,第二天反馈时又有新作业,不利于消化吸收。
7.1.9线上团体部分,自身加强学习。并每次延长时间至2个小时,增加小组讨论时间,如果有人有事可以先离开。
7.1.10考虑把线上团体布置成作业。
7.1.11思考更好的记录形式和记录流程。
7.1.12适当增加核心信念部分内容,增加自我肯定训练,增强自我接纳。
7.1.13补充正念冥想有关知识,鼓励每日练习,在团体中也可以结合练习。
7.2 针对6.2.2
7.2.1加强与组长的沟通,充分发挥组长的模范带领作用。
7.2.1.1甄选组长。
7.2.1.2和组长开会讨论如何处理不积极学员的问题,并将操作方案制作成手册
7.2.1.3调动组长积极性,说明与组员沟通对自己克服社恐方面的好处,或者承诺一对一沟通福利。
7.2.2与学员一对一沟通
7.2.2.1宣传打卡的价值
(1)帮助自我觉察
(2)学习成果和进步的可视化
(3)学习和收获的记录,做更好自己的见证和直观展示
(4)输出倒逼输入,行动带动学习。
7.2.2.2评估学员意愿,询问训练营打卡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和困难(找到阻碍的自动思维),在一定范围内帮助处理私人问题。
如何评估意愿?
评估完成打卡作业的可能性,>90%表明意愿很强(必选完成),<50%意愿很低,50%~90%之间(列为可选作业)
7.2.2.3参与训练营的自动思维概念化(以小打卡为例)
(1)评估学员意愿——评估完成打卡作业的可能性,>90%表明意愿很强(必选完成),<50%意愿很低,50%~90%之间(列为可选作业)
(2)找到阻碍的自动思维——询问训练营打卡过程是否存在问题和困难,涉及到处理私人问题需要严格说明界限和限制范围。
常见的自动思维包括:做不到;没有用;没时间精力;期望高(家庭作业完成得不如想象中的好,就很糟糕)
(3)运用认知技术处理——例如,控辩方技术,可能区域技术,行为试验技术。
7.2.3课程运营安排
7.2.3.1小打卡可以设立一些激励制度,更好地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完成全部打卡的同学,可以一起和圆缺老师聊半小时,或者送一本书,或者送一些课程代金券。
7.2.3.2更多地鼓励大家把小打卡发在群里,互相讨论。
7.2.3.3将作业内容先撰写成应付卡,再完成。
008基于策略的计划
8.1开营前一周
8.1.1让学员填写问卷后才能入群:性别,年龄,兴趣爱好,参与目的,规划,社交困惑(了解目的)
8.1.2与学员逐个沟通,确定训练营目标,帮助把大目标拆解成每一周、甚至每一天的小目标
8.1.3与学员逐个沟通,是否愿意结对,体验从陌生到亲密的社交过程
8.1.4分组并选拔组长(私下沟通)
8.1.5召开组长会,确立组长任务,设定小组总体目标,见7.2.1
8.1.6梳理训练营期间每日日程清单表
8.1.7修改亨德森津巴多和评估他人量表上的姓名,增加(昵称)
8.1.9有条件把小打卡改成鲸打卡
8.1.10把问卷中学员的社交困惑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共性较多的问题安排团体课头脑风暴与角色扮演。
8.2内容上(开营一周前完成)
见7.1
一开始就讲课程的知识框架发给大家。若是视频课的形式,视频课部分可继续完善,且增加思维导图,促进学员理解,可将文字稿发给大家,并说明这是课程的知识框架。
作业布置时,先布置应付卡,再将应付场景布置行为试验。
8.3训练营期间运营
8.3.1 一开始就要时间固定下来,前3~5天,适应节奏,形成习惯
8.3.2主动与积极学员沟通,带动群内气氛。
8.3.3 增加对小打卡的拆解和作业反馈,确保每次作业都有教练拆解环节,在固定时间发布。也可以安排学员拆解。(通过回访发现大家觉得这部分有收获)
8.3.4 增加与学员,尤其是参与程度较低的学员的沟通交流,见7.2.2
8.3.5 增加素人分享,尤其是想克服公众演讲恐惧的学员,模仿知乎创业社群,可从外面吸引人
8.3.6 增加学员复盘和推优
8.3.7 增加答疑环节,结合开营问卷中的社交困惑,固定时间收集,可以让学员进行问题接龙,每周安排团体课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解决,或者单独安排时间统一答疑。
8.3.8 有余力设计活动:辩论赛,视频演讲比赛,正念诗歌朗诵大赛等。
8.3.9设置打卡激励制度,鼓励学员打卡。比如完成全部打卡的同学,可以一起和圆缺老师聊半小时,或者送一本书,或者送一些课程代金券。
8.3.10更多地鼓励大家把小打卡发在群里,激发互相讨论。
8.3.11一周一次发放回访问卷,在这过程中不断改进。
8.3.12每次团体课和视频课制作海报,并发到朋友圈。
009 下一次执行计划后的现状,再次与目标进行比对
9.1系统化输出CBT治疗框架下的社交恐惧理论知识,形成道法术器势的格局,同时补充案例。
9.2帮助60%的学员完成恐惧清单中60%以上的事情。(回避行为)
9.3帮助60%的学员的最高层次恐惧事件想法的相信程度降低30%以下。(认知)
9.4帮助60%的学员的最高层次恐惧事件的焦虑情绪降低30%以下。(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