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从众

最近在读E·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一书,关于从众一章开篇有一个观点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要处于个人价值去向与社会要求遵从的价值取向的紧张冲突状态之中


当个人的观念与社会规范群体更喜欢的观念发生冲突的时候,很显然这个时候人们更期待的是从众,随着来自他们或者群体的真实的或者想象的压力,个人的观念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么做一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确保自己意见的正确,因为有的时候“真理”的确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不辜负他人的期望来赢得他人的好感。由于从众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不从众就显得单薄了许多,有的时候不从众就像是赌博的孤注一掷,当然这么比喻显得很极端。但是当我说我这两点之后,脑子里肯定能想起各种各样的场景,比如上学的时候跟风投票,上课老师问一个很纠结的选择题选项的时候,往往大家都会跟风选那个多的,还有玩狼人杀的时候等等。。。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念不介入的旁观者也是从众者,这个时候脑子里肯定开始有了一些场景,你肯定会发现自己曾经也想过这个观念,这种旁观者效应表明,其他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会抑制人们采取行动,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知道这个事件的人数增多,人们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却开始下降,这一点其实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我们总是擅长“揣摩”别人的想法,认为即使我不提供帮助,总会有别人提供帮助的。


从众这一点无非好坏,只是建议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