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海讲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恩

《大学》海讲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恩

代海涛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释义:《诗经》里写:看那边弯弯曲曲的河水深而透明多么清澈,还有那青翠的竹子多么茂密旺盛,有一位玉树临风的君子站在那里,看上去像用刀切割出来的模子一样标致,又像用锉刀搓制过的一样完美无瑕没有棱角;既像是用玉雕刻出来的一样剔透纯洁,又像是用磨石打磨而成的一样温厚稳健,张弛有度,不卑不亢,仪表堂堂,端庄正派。这样的一位谦谦君子完美圣人站在你面前,你岂不是羡慕不已终生难忘!

诗歌里的“如切如磋”是在形容君子勤奋学习时的样子;“如琢如磨”是在形容君子修行训练时的样子;“瑟兮僴兮”是在形容君子和颜悦色不卑不亢的样子;“赫兮喧兮”是在形容君子举止优雅不急不躁的稳重样子。“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是在形容这位君子道德修养极高,心地极为善良,人人见而生畏,过目不忘,会永远记得他歌颂他。

《诗经》里还说“哎呀!以前的君王都是这么的英明贤良让人永远难忘啊!”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能让后世的王侯将相圣人君子们因为他的贤良而也变得贤良,因为他的亲和爱心而也变得亲和有爱心;能让后世的小人(普通老百姓)们也因为他的聪明智慧而获得喜悦幸福,因为他的方法技巧而获得好处利益。

海讲:

《诗经》是寓情于景暗示诸多内涵,内容极其考究,孔子在《论语》里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什么意思?孔子说:《诗经》全文一共三百首诗,用一句话概括他,就是思想天真无邪。读过《诗经》的都知道,句句文采飞扬,首首唯美纯净。什么“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连色狼都能给你写的一往情深。

《大学》在本段全部引用《诗经》的内容,在于来形容“君子之美”。一个男人在杨柳岸边,白衣飘飘,面容俊俏,卓然而立,风度超然。你想想这种最唯美浪漫的情景是多么的让人遐思神往啊!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都抖落着迷人的风采!这种人内心宁静,举止优雅,做事规矩讲究,德性自在圆满,如果这样一个人突然变成是你,你岂不是偶像剧里聚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男主角了?

可是,古人啊,他们大多都是这样的,他们讲究道德修养,他们注重自内向外的品质德行。你看周文王,他就是这样的人,拥有绝世容颜和旷世才华,还崇尚道德教育,心系国民百姓,这样的人为八百年周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后人世代敬仰的圣贤,他让君子贤人因为他而变得更加贤达,他让平民百姓享受他的恩泽福惠。这样的人,人们永世难忘啊!

原文“於戏前王不忘”的“於戏”读wugu,同“呜呼”。“乐其乐”和“利其利”这两个词有点难解,想一下《大学》首句“明明德”,就豁然开朗了。第一个“乐”和第一个“利”都是动词,后面也是名词,快乐的收获快乐,好好的获取好处,彰显光明的德性,如出一辙。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人开智后人学习,英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继往开来新一代安享平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能更不能忘记为我们创造历史的人。我们不能违背良知良心良能去做事,我们更不能违背为我们留下经典良知圣贤经典的祖宗先哲们。

《大学》海讲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海讲1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