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 ——当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

遇到困难时,下意识地退缩或依赖别人,这种心理称为“畏难”。面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大人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畏难的情绪,更何况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说过:缺乏能力感的孩子,会过于担心或害怕令他人失望,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造成他们难以在学业、事业上取得成绩。

那么,究竟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能力感?

想一想,身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曾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这有什么难的,你怎么连这都做不好?”

“别人家的孩子超过你那么多都还在学,你有什么脸玩?”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

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事,孩子会害怕、焦虑,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非但不能感同身受,帮助他们缓解畏难情绪,还会不停地冷嘲热讽,逼迫他们迎难而上。

其实,真正让孩子缺乏自信、知难而退的,不是所谓的“困难”,而是父母的态度。父母越是强硬,孩子内心就越恐惧,进而对战胜困难彻底丧失信心。

情商小剧场

关闭 “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 ——当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_第1张图片

01

一位妈妈心血来潮,买了精美的乐高玩具,送给六岁的女儿做生日礼物。

女儿开始的时候满心欢喜,可后来因为太难拼了,所以就不想玩了。看着女儿打退堂鼓的模样,妈妈有些着急了:“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按照图纸搭吗?脑筋不动是会生锈的。”

没想到,女儿听了这话,情绪一下子失控了,把已经拼好的积木”啪“地往地上摔,哭喊着:“那你来拼啊!呜呜呜……坏妈妈!”

情商总结:

孩子拼乐高遇到瓶颈,挫败感已经很强了,妈妈不仅无法同理她的心声,还以大人的视角再去打击一番。这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抵触、反感,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

02

另一位妈妈说,自己八岁的儿子每次做数学作业,总是慢慢吞吞的。有一次,两个小时过去了,练习册上依然空空如也。她气不打一处来,责问道:“为什么每次做数学都拖拖拉拉?故意的是不是?!”

儿子委屈极了,嗫嚅地说:“上面的题,我都不会,想你能教教我。”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说,非要拖这么久?”

“因为,我害怕……”

妈妈听后,整个人愣住了。

情商总结:

孩子年纪尚小,学习能力不比成人强。很多难题,他们不会做,又没人教,绞尽脑汁也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才会忍不住逃避、拖延。一个劲儿地催促、责怪,只会加剧他们的畏难心理。

关闭 “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 ——当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_第2张图片

“教育孩子,要慢点,再慢一点。”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犯错,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此期间,爸爸妈妈们也要尽可能慢一些,多一点耐心,少一份苛责。

在成功发明灯泡之前,爱迪生足足失败了1600次。有人挖苦他说,已经失败那么多次,放弃吧。

爱迪生听后一笑了之,“不,我已经成功发现,有1600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了。”

正如他所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而言价值连城。”或许这样的心态,才是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的良药。

如何让孩子摆脱「畏难情绪」?

1

让孩子“输得起”

失败是成功之母,本着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争之必然、失之坦然。然而,一些家长过分在意得失成败,并将这份焦虑感传递到孩子身上。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畏难情绪,是因为他们打心底里害怕犯错,担心自己失败后遭到责骂和嘲讽。只有当孩子明白,失败是正常的、有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地直面和挑战困难。

2

将「大目标」拆解为「小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目标遥不可及,是因为它高高在上,令我们无从下手,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份无形的压迫感,会让他们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

面对空泛的大目标,爸爸妈妈不妨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或者拆解任务,让孩子尽力而为、逐个击破。这样做不仅可以疏导孩子的情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目标感与计划性。

3

不要吝啬对孩子的夸奖

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为了拥有这份被肯定的感觉,本来认为自己很难做到的事情,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而提升挫折抵抗力。

同时,父母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更多强调孩子的具体过程和行为细节,而非结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明确认识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并有意识去保持。

关闭 “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 ——当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_第3张图片

下一次,当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的时候,记得告诉孩子——

“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无论将来遇上什么事,爸爸妈妈会是他永久的避风港,遇上任何困难都可以向父母求助,以此来达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感。”

可以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越亲密,孩子面对困难时的底气才越足。身后站着无条件支持自己的双亲,孩子才能更加自信大胆地踏上人生的征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闭 “我不会、我不行、我做不到” ——当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家长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