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 笔记四

上一个章节,作者从生理学角度,说明了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这一章,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为什么会在善行之后做坏事。

很多政治家、职业运动员,平时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下,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自控能力必须很高,要么是维持良好的公众形象,要么是保持很好的竞技状态。他们的“自控力肌肉”都很疲惫,意志力消耗殆尽。有时候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他们发现,当人们做善事的时候,他们会感觉良好,接下来就会放松警惕,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他们会为自己辩解“我已经这么好了,应该得到一些奖励。”而这种对补偿的渴望,常常使他们堕落。 任何让你对自己的美德感到满意的事,即便只是想想你做过的善事,都会允许你冲动行事。“道德许可”会诱使我们做出背离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会让我们相信,放弃节食、打破预算、多抽根烟这些不良行为都是对自己的款待。

千万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不是说你做了一件和你目标一致的事情,你就不再面临危险了。不要因为做了某些积极的行为,就忘了自己实际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了。

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停止了思维进程,而这个进程正是推动你追求长远目标的关键。然后,那个放纵自我的声音就会响起来,你就会转而关注那些还没有得到满足的目标。你曾努力克制的目标会变得更加强大,诱惑也会变得更加难以抵挡。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很难戒烟、减肥的原因。当我们坚持一周没抽烟、连续跑步好几天,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值得犒劳一下。怎么犒劳呢?抽一根烟吧,吃一顿夜宵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如何关注对自己的承诺,而不是关注单纯的进步呢? 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提高自控力的方法——记住我们为什么拒绝诱惑,这有助于我们做出与自身目标相符的决定。要时刻记得,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我想要……

不要向明天赊账。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的。 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有时候太过于乐观。今天忍不住抽几支烟,期望明天可以彻底戒烟,这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要想真正改变自己,必须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 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当你想改变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某种行为。把今天做的每个决定都看成是对今后每天的承诺。不要问自己“我现在想不想抽这支烟”,而要问自己“我想不想在一年里每天下午都抽烟?”。

想要走出“道德许可”的陷阱,我们就要知道,那个想变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样,我们就不会认为那个冲动、懒散、容易受诱惑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了。我们就不会再表现得像个必须被强迫完成目标、然后为做出的努力索要奖励的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控力》 笔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