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这个问题的反面——“为什么不读书?”
·每天压力山大,生活还没搞好,读什么书!?
·太忙了,要工作、要生活,没时间!
·读书有什么用,什么也学不到!
·我也想读书,但是不知读什么书,读了书就忘,甚至一本书翻了几页,就睡着了!
生活迷茫、时间焦虑、读书无用、不会读书,以上回答基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读书现状。这也是《读懂一本书》的作者樊登曾经遇到过的问题。
那一年他硕士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在人才荟萃的央视,樊登工作中节目不够闪耀、生活上房贷压力巨大。就在他人生最迷茫的低谷,他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读《论语》,从此走上了与众不同的读书之路。
-1-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再来看“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
有句话说,“当你不知道干什么时,就去读书和运动吧!这两项活动一定不会让以后的你后悔。”深以为然。运动是强壮身体,读书就是强壮思想。
当你迷茫时,你可以去读书。因为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退一步讲,即使书上讲的未必全对,但总比自己想的强。
当你太忙时,你可以去读书。你忙是因为你没有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你没有时间是因为你不想去读书。你有时间刷微博、刷抖音,却没时间读书,是因为你觉得读书根本不重要。
读书没什么用?你错了,读书是你最大的反脆弱武器。什么叫脆弱?比如你可以找份工作一天天地做下去,但当意外(“黑天鹅”)来临时,就像这次疫情,大范围企业受损裁员;或者当你人到中年,还得看着老板脸色低三下气,这就叫脆弱。你会发现危机怎么来的那么快、那么猛。当危机来临时,你是做掉在地上碎片四溅的水杯,还是做与地面撞击严重变形的泥块,抑或做与地面轻轻接触、借力弹得更高的乒乓球?乒乓球就是反脆弱,读书可以让你面对危机变成轻盈弹起的乒乓球,不受损伤还飞得更高。
《读懂一本书》就是樊登从不爱读书到痴迷读书,再成长为一名讲书人的亲身历程。读书还让樊登开启了新的事业,他创建了樊登读书会去“让三亿人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来帮助更多人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国人的生活幸福感。
走上了读书这条道路后,樊登始终坚信,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总有一本书能指引他砥砺前行。在他心中,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可以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虑,不妨开始读书。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读书,就来读这本《读懂一本书》。
-2-如何读懂一本书?
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反思,有些经历你可能也有过。
小时候,老师为了帮助班上的差学生,组建一对一互帮小组,我和一个“差学生”编到了一组。我的任务是每天放学后把当天的功课再给他讲一遍,然后辅导他做作业。就这样我每天功课学一遍、讲一遍,作业也做一遍、讲一遍,成绩从此一路领先。现在回忆这应该就是“以教为学”,教别人自己反而进步更快。
由于自己功课好,自己的作业成为了“标准答案”。每天一下课,同学们就催促我赶快完成作业,给大家对答案。为了保证答案的“标准”、为了保持我的“权威”,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功课上,往往上课前已经预习完功课、开始准备作业,上课时为了作业而学习。这应该是“以输出倒逼输入”的原型。
有一段时间自己眼睛近视了,当时家里人有一种说法,“小孩子越戴眼镜越近视”,于是我好几年没配眼镜也看不清黑板。就这样我被逼自学,每天上课前已经把功课都自学了一遍,上课时大部分时间是自己看课本学习,只是思想跟着老师的节奏,竖起耳朵,碰到自己课前不懂的内容才格外留意。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忽略掉不重要的信息,这就是“带着思考和问题去学习”吧。
小时候还有一个坏毛病,喜欢吃书角(可能是当时生活条件不好、营养差的原因吧)。每本书我都要把书角卷皱了、撕下来、放到嘴巴里嚼嚼吞下。吃书角时,我又不能什么也不干,就顺便把书上的知识再认真看一遍。就这样,每本书我又至少复习了一遍,很多书页破破烂烂逼得我都背诵了下来。这就是不经意的“温故而知新”。
“以教为学”、“以输出倒逼输入”、“带着思考去阅读”、“定期复习”,这些简单的学习习惯竟意外地养成了,从此伴随我的学习成绩一路领先。
结合《读懂一本书》,我恍然大悟。
如何读懂一本书?《读懂一本书》告诉我们:“以教为学”的讲书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因为要讲书,你就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因为要讲书,你就要“为了输出而读书”;因为要讲书,你就要“定期复习、不断迭代”。
-3-如何讲一本书?
《读懂一本书》做了详细的论述。我的归纳就是“以思考为核心、带着将然的心态、朝着瑞士军刀的方向、培养五大基础能力、按照刻意练习的方法、和同频人结伴而行”。
“以思考为核心”,就是指用自己的思考对书进行再创作,就是“把中文翻译成中文”。你要把原文按照你自己的思路重新整理、做出思维导图(脑图),把读不懂的中文转换成简单好理解的中文。你的思考就是为听众带来的价值。讲书讲的还是原文的意思,但比原文清楚多了,更容易听懂,这就是讲书的意义。
“带着将然的心态”,是指要有平常心。抱着一颗“送礼物”的心态,淡定不焦灼,不必取悦听众,踏踏实实地怀着热情,把这本书里最有价值的内容送给对方。一本书只要值得讲,书的知识本身就足够支撑讲书。只要听众听到这个,就会喜欢。
“朝着瑞士军刀的方向”,现在的知识在不断地产生分工,过去人只是一把刀,负责“切割”专业一件事;而现在必须身兼多职,比如带团队、谈判、教育孩子......讲书人就是帮助别人做到“其他方面的不弱”,营销、沟通、管理、亲自、投资都包含在内。
“培养五大基础能力”,讲书人的五大基础能力是“逻辑思维、大局观、语言能力、同理心和爱”。其中的语言能力要简洁、幽默和有说服力,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爱就是对每一本书都充满热情、对每一次讲书都充满感恩、对每一个听众都充满爱心。
“刻意练习”,就是多读多讲,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对象,可以向家人朋友讲书,这点十分值得推荐,个人体会家人会特别喜欢,这还是最佳的家人互动方式。
“和同频人结伴”,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讲书,一方面可以互相启发,另一方面就是可以互相支持,一个人可以走的快、一群人可以走的远。
《读懂一本书》,作者樊登,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主任,樊登读书会创始人。他创办的樊登读书会以“帮助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为愿景,希望“在中国,每多一个人读书,就多一份祥和”。他以读书为生活,以讲书为使命,每年带领大家共读50本书。
《读懂一本书》说:
读书这所学校最慈悲、最平等、最廉价。
不需要学区房,不需要找关系,更不需要一对一的天价课时费。
一本再高贵的书,往往都是以它的纸张而不是以它的价值来定价的。
这是留给每一个人的救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