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石神与石泓

文/新八

故事里的人——石神与石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早上读到一句话,“山樱若是多情种,今岁应开墨色花”。这句话该是中国人写出来的,如果按照日本人的大众审美,一定觉得这样失去了山樱的味道。就像早年间流传着的一句夏目漱石学生写的“今晚月色很美”,说话人那种隐隐约约的深情,欲言又止的姿态让人着迷。就像当所有人在埋着头想要拼命用尽肚子里的那点儿墨水写绮丽而冗长的句子时,突然有个清秀的身影,不着痕迹地从众人中掠过,向月色深处走去。

要说深情,谁也不知道这个人心里的深情。但他就不说,他说不出来,又或者,真的只是淡淡地跟你分享一句月色而已。就像东野圭吾笔下的石泓,谁也猜不透他对世界的深情是怎样的深情,又或者,他心里真的就只是淡漠。

电影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各种故事带着导演想要通过它们传递给世界的信息,像草木一样缓慢地生长出来。苏有朋改编东野圭吾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难得的符合大众口味。这部戏上映之前,鹦鹉史航在微博上说,张鲁一是个好演员,“像雨夜里墙角的蘑菇”,在这部戏里他成为了灰暗阴郁的石泓。

我太喜欢这个形容,于是带着“张鲁一是蘑菇”的心情看完了全场。电影散场时人们吵吵闹闹地离开,我默默在心里确定无疑认同了蘑菇的演技。会有多少人爱上他又真诚又深情的样子啊,说话慢吞吞,看着多年不见的唐川时意味深长的眼神,声音温柔得像冬天早晨的阳光。

石泓说人们就像时钟里无用的齿轮,没意思,他不要做齿轮。天才数学家带着内心仅存的骄傲和对齿轮的厌弃,决定了放弃生命。但突然有人敲门。一个人住在这里这么久,怎么会有人来拜访啊。我在想石泓开门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呢?是出于礼貌的回应,还是觉得敲门的人太吵了只好先把他打发走呢?打开门,阳光有点晃眼。原来是新搬来的邻居带着女儿来向他借书,小女孩明亮地对他笑。

好像有一点点光了啊!生活中每天重复的一条线的路途,他们好像两个点,好像成了自己的坐标,这样就有活下去的依据了啊。

有一天邻居家传出极大声响,他就在隔壁听声音直到停止,凭着严密的逻辑和观察发现她们杀了人。于是他冷静地帮助她们作出决定,掩盖罪行。就像对数学的精通一样,与刑侦组的较量不过是一场逻辑游戏,毁尸灭迹,帮助她们制造不在场证明,自己亲手杀死一个流浪汉抛尸河边。让一道物理难题看起来是数学题目,这是石泓最擅长的游戏了。不管警察怎么样查,到最后所有杀人的证据都指向石泓,确凿无疑。

这样死去,是石泓的愿望吧。

但导演给想天才数学家安排了一个致命弱点,感情。他为了保护邻居母女牺牲自己,同时毫不留情地牺牲陌生人流浪汉。

石泓入狱。他为了保护自己爱的人赢得了这场绝情的游戏。裁判都已经吹哨结束了,但这个人突然出现,告诉他,我不要你这样做,我接受不起。辛辛苦苦设了一个局,最后石泓是要她们把自己当成坏人,这样她们对于自己的牺牲就不会有负罪感,就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了啊。

他输了。竟然连自己只想远远看一眼的美好都不可能存在,他崩溃大哭。

石泓拼尽一切保护的人自首了,他的献身成了徒劳。他不要全世界,他说“有些人不知道她们只要每天好好地活着,就是另一个人的希望啊”。这深情款款的绝情者。

很明显东野圭吾的书里,石神(电影里的石泓)残酷冷漠得多,是一位长相一般且郁郁寡欢的中年天才数学家,形象甚至有点猥琐。他认为自己没必要活着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带走了流浪汉,他不认为流浪汉有活着的价值。他只是赤裸裸地实践他的价值观,让他认为该活着的人的活,他认为毫无价值的人去死,去献身,和他一样。

其实书里给了被献身的流浪汉很长一段描写,他只不过是失业无家可归了而已,但他还想要维护最后一点尊严,想要住进干净的旅馆。但电影里一笔带过了流浪汉的被害,因为会毫不犹豫地杀死这样一个还有尊严的人,无疑是石泓最可怕最阴暗的一面。避开这个现实,人性看起来似乎会柔软一点。

最后邻居自首,石神输了,他的大哭更像是一种不解,他太不明白人性。

蔡康永说,石神是黑暗的深情款款。那石泓呢?其实我们更希望他是能够看到一点点温暖的石泓吧!都是故事里的人,谁要去在乎是不是和生活一样真实啊。

真实已经够残酷了。

(写于去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事里的人——石神与石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