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到了一个关于小孩和剪刀的故事。
今儿清晨,记忆之线被牵引,一串关于小孩儿的故事一一浮现。这当中定有些联系,且让我说与你听。
关于插座的故事之一
好些年前,我听姐姐说她女儿很胆小,很害怕电插座。那时她女儿大概是8岁。话语里,我看到她的不理解,有困惑也有不接受。我听了也有点懵。
那一次,我在家,正好碰到她女儿遇到电插座充满恐惧的当下,我马上借机告诉她:不用手指去碰触插座的孔洞,将插头插进插座的时候不要碰触到插头金属脚,就没有危险。当我这么解释的时候,小姑娘明显有了放松下来的感觉。
而彼时,姐姐讶异于我怎么会在讲这个。我解释说:给孩子澄清一下,也许没有误解她就就不会害怕了。
显然姐姐在这里有一个盲区,她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认知可能并不全面。
当我忆起这个故事,试图去寻找原因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
关于插座的故事之二
一年,青表妹带着4岁的女儿到苗表妹家做客。谈笑间,小孩儿自在玩耍自得其乐,可开心着。有那么一刻,小孩儿靠近了那个插着电线的插座,说时迟那时快,苗妹夫将近80分贝的一声“啊,不可以——”把小女孩立马吓哭了。
哎嘛,尴尬了。本想保护小孩,结果吓坏了小孩。
从苗妹夫的那一高声尖叫,我看到他保护孩子的急切,还有对孩子受伤害的巨大恐惧。
而4岁的小孩儿心理阴影面积该多大呢?!或许她还未意识到她要接触到电插座,而突如其来的强力喝止将可能让恐惧和电插座从此紧密地捆绑上关系——“插座=恐惧”。
等到孩子大些的时候,人们只会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大个人怎么害怕插座!(潜台词是:这根本不是个什么值得恐惧的东西嘛!)
可是那年那日,那个小孩儿,经历了心中巨大的恐惧! 那可不是小事! 那时,大人的态度教会了她,那是大事。
关于剪刀✂️的故事之一
如果说上边的例子是情绪渲染逃避危险,下边的例子就是行为变形来躲避危险。
为了避免孩子接触到剪刀,同事把剪刀藏到了成人高的三层柜子的最顶端。
不料,5岁的女儿像小猴子一样攀了上去,就为了寻那把剪刀!
妈妈怀着恐惧藏剪刀,孩子也许是嗅到躲猫猫的味道,也许是调皮要挑战母亲,于是有了搜寻剪刀的行动。
尴尬! 妈妈想要孩子安全,后果却是带来更多危险。万一攀爬摔倒,万一剪刀砸下来呢,不敢想象。
以上情景似乎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大事,而你没有能力应对。
关于剪刀✂️的故事之二
年前,我那个学心理学的闺蜜红带着3岁的女儿到我家。小孩儿不怕生,到处转悠。
我有点担心小孩儿会误拿剪刀而伤到。对红说到:那边有剪刀,我收起来就不怕她过去转悠了。
红很淡定地说:我女儿她不拿剪刀的。
我看到了她的自信,我问她是怎样做到这样的放心。
她说一方面她跟孩子说明剪刀是干什么用的,剪刀很锋利,使用不当就会受伤;并告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妈妈可以教她学用剪刀。另一方面她家里选用了比较钝的剪刀。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认知教育的展开方式和更松弛的防范。我也看到小孩儿是可教的。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剪刀不是一个万分可怕的所在,而小小孩的“我”有一天也可以掌控。
这里传达的信息是:这是一件大事,而我终将有能力去应对。
——
从孩子诞生,世界对孩子敞开。对孩子来说,一切是新鲜的,平等的,本无大小与优劣 。
孩子对世界的偏好认知,是通过成人的反应来确认的。小小的人儿需要大人的帮助来完成对世界的定义和认识。她们从大人身上学习应对外界的常与无常。
自古有说,3岁看大,7岁看老。心理学理论也揭示了生命早期的认知影响后续一生。
我们若能进入孩子小小的世界、以她小小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便更能理解孩子情绪与行为背后的心理。
见微知著,请重视孩子释放给我们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