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146]“七国之乱(3)” ——周亚夫兵法,一战而定

晨读:《资治通鉴》[146]“七国之乱(3)” ——周亚夫兵法,一战而定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白话文]

袁盎、刘通到了吴国,吴、楚已经发兵攻打梁军阵地了。刘通因为是吴王亲戚,先入见,晓谕吴王,让他接受诏书。吴王听说袁盎也来了,知道是说客,笑道:“我如今已是东帝,还要拜谁!”不肯见袁盎,而是把袁盎留在军中,想劫持他做吴军将领。袁盎不肯。吴王派人看管他,准备杀了。袁盎找到机会,逃亡回到京师,向皇上汇报。

太尉周亚夫对皇上说:“楚军彪悍,机动性高,难与争锋,不如让把梁国扔给他,我们不去救援梁国,只是断绝他的粮道,让他在梁国消耗之后,就可以制住他了。”皇上同意。

周亚夫乘坐驿车,准备到荥阳跟大军会合,车队到了霸上,赵涉拦车跟周亚夫说:“吴王豪富,很久以来,一直豢养刺客。如今知道将军要来,一定在崤山、渑(mian)池之间的险要狭路上埋伏刺客。况且兵事讲究神秘莫测,将军何不在这里向右转,走蓝田,出武关,抵洛阳,这样时间不过是晚一两天,您直接进入军械武库,擂起战鼓,诸侯们听见了,都以为将军从天而降呢!”周亚夫从其计,到了洛阳,高兴地说:“七国造反,我坐着驿车来,没想到一路平安无事!如今为占据荥阳,荥阳以东,没什么好担忧的了!”派人去崤山、渑池之间搜索,果然找到吴国伏兵。于是请示皇上,任命赵涉为护军。

[点评]
幸亏赵涉提醒,不然大张旗鼓的走,被半路截杀,也未可知。细心、细节决定成败。 

周亚夫引兵向东,进驻昌邑。吴军攻打梁国,军情紧急。梁王数次派出使者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不理。梁王又向皇上控告周亚夫见死不救。皇上下诏命令周亚夫出兵救梁。周亚夫拒绝奉诏,坚壁不出,派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之子,从匈奴来归,封为弓高侯)等将轻骑兵出淮泗口,绕到吴、楚军身后,切断吴楚联军补给线,断绝其粮草。

[点评]
周亚夫拒绝奉诏,不救梁王,这是出发前约好的“双簧”,让皇帝好做人,让周亚夫、晁错、甚至梁王刘武做坏人,挡子弹,这是刘启皇帝最显著的特点,刘武、窦太后都怨恨周亚夫,然而没人会怪罪皇帝。

梁王派中大夫韩安国及楚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坚守睢阳。张羽力战,安国持重,所以还能经常战胜吴军。吴军意欲西进,但是睢阳未下,怕梁军抄他后路,不敢向西,于是攻向周亚夫军。吴楚联军在下邑集结,要与周亚夫决战。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军粮草断绝,士卒开始挨饿,急于求战,但数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来。

周亚夫军中发生夜惊事件,深夜突然惊扰,军士们以为敌人来偷营,以至于互相攻击,扰乱到周亚夫帐下。周亚夫坚卧不起,继续睡觉,过了一会儿,军士们自己安定下来了。

吴楚联军攻打汉军大营东南角,周亚夫派兵防守西北,过了一阵子,吴楚精兵果然攻打西北。汉军防备严实,攻不进去。

吴楚士卒断粮挨饿,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当逃兵的当逃兵,撑不住了,于是引兵撤退。二月,周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刘濞抛弃军队,与壮士数千人夜里逃亡。楚王刘卯自杀。

[点评]
七国之乱虽然只有三个月,而且是汉朝承平几十年之后的战役,但还是有不少值得总结的,比如,梁王刘武用人,一个是勇悍的张羽,一个是老成的韩安国,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为在劣势下的梁军赢得胜利起到重要作用;再比如,周亚夫的镇定自若,因为汉军几十年没有打过像样的战役,属于混日子的和平兵,吴楚军气势汹汹,这样的和平兵很容易自乱阵脚,周亚夫的镇定就镇住了阵脚;再比如,吴楚军的声东击西,是个不错的战术,被将门之后的周亚夫看穿,可见汉文帝的识人有术;再加上整体战略,避其锋芒,坚守不出,截其粮道,终于使得乌云压城、气势汹汹如暴风骤雨般的吴楚军被拖垮了。
[华杉先生评论]

周亚夫的战略,是教科书式的孙子兵法。一是“知战之日,知战之时,则可千里而会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决战,都是他事先设计好的。没到时间,没到地点,坚决不战;到了时间,到了地点,一战而定。二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不跟他战,一直耗他,用梁国来消耗他,切断他的交通线,断绝他的粮草,用饥饿来消耗他。一直把他耗尽了,让他自己撤退,然后在背后追杀。

三千年中国军事史,对付敌军入侵,这是标准套路,坚壁清野跟他熬,轻兵切断他交通线。他没有补给,熬不住了自然撤退,他一撤退就追杀。但是,如果皇上不理解这战略,将领又做不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会出问题。唐朝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安禄山攻打,哥舒翰坚决不出战。但是,唐玄宗觉得哥舒翰不作为,命令他出战。哥舒翰知道出去就是死,恸哭出关,全军覆没。

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知道“不战”很重要。周亚夫是幸运的,事先跟皇上说好用梁国消耗敌人。他的战略成功了。不过,虽然没得罪皇上,但是把梁王大大的得罪了。
晨读:《资治通鉴》[146]“七国之乱(3)” ——周亚夫兵法,一战而定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吴王当初发兵的时候,吴臣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说:“集中所有部队,向西攻击,如果没有其他部队策应,难以建功。臣愿得五万人,另辟一路,循着长江、淮河而上,夺取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回师,这也是一支奇兵。”吴王太子进谏说:“大王以造反为名,这兵不能交给别人,否则,别人也反我们,奈何?况且他带走五万人,谁知道他会干什么呢?白白削弱自己。”于是吴王不用田禄伯的计划。

吴国小将桓将军游说吴王说:“吴国都是步兵,对步兵有利的,是占据险要地形。汉军战车和骑兵多,车骑利在平地作战。愿大王所过城池,不要攻打,直扑洛阳,占领洛阳军械库和敖仓粮库,阻山河之险以令诸侯,就算不能攻下函谷关,天下已定。如果大王一路攻打城池,进军太慢,等汉军车骑驰入梁、楚之间,大事就败了。”吴王征求老将们意见,都说:“这年轻人,冲锋陷阵还可以,哪知道什么战略!”于是吴王不用桓将军的计策。

[点评]
田禄伯的计策不算可取,吴太子的怀疑也有理由。但是,桓将军的战略,是吴王造反成功的唯一正确战略。吴王不能听,也就没有机会了。

吴王弃军而走,军队就溃散了,有的投降周亚夫,有的投降梁王。吴王渡过淮河,走到丹徒,想借东越自保。重新集结残兵败将,还有一万余人。汉政府派人重金买通东越,东越就骗吴王出来劳军,派人用茅戟刺杀吴王,割下他的头,用驿车飞驰送到京师。吴太子刘驹逃亡到闽越。吴、楚造反,前后就三个月,就归于破灭。于是诸将都认为周亚夫的战略完全正确,而梁王对周亚夫记恨在心。

[点评]
吴王死了,七国之乱得到平息,周亚夫的军中威信大大提高,而他和梁王的仇隙也因没有援助梁国而埋下了。对汉景帝讲,这倒是一颗好用的棋子,周亚夫成了牵制、威慑梁王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146]“七国之乱(3)” ——周亚夫兵法,一战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