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转眼,距离上次云庭悦读读书会已10多天,多次萌发想回顾这次读书会的收获及感想,想用整块的时间来写,又想把书中内容再熟悉一些再写,后来干脆:完成大于完美,先把心里犹豫的石头搬开,碎片化时间也能写!边写边熟悉!哈哈
01 大阳山畔,我们一起读书
说起来也是巧,从溧阳回来的路上,向梅老师说:“小芳,这周六下午我会带一个读书会,正好还有名额,你有空可以过来。”
我毫无犹豫的答应了!
一方面,正好是周六,不用请年假,还可以带着女儿一起参加,让她见见向梅老师的风采,也顺便去长长见识!
另一方面,听说这样的读书会向梅老师已经举办很多期,每次都有三四十人报名参加,要是报晚了,就没名额了。而且,2个小时的读书会,期间没人走开,甚至想上卫生间都憋着,以免错过精彩内容。
我非常好奇,为什么向梅老师的读书会有这么大的魔力!我一定要去现场学习和感受这份精彩。
这期读书会的举办地点远在苏州新区大阳山畔一个豪华大气的新房售楼中心,佩服向梅老师资源整合的能力,也让我想起一句话:“对于高效能人士来说,生活不是竞技场,而是合作的舞台。” 读书这件事,不一定要发生在学校、在书店、在图书馆、在某个社区或某个公司内、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符合“双赢原则”的地方。
读书会开始前,山樾云庭售楼处里精致的场地布局、舒适的环境以及好吃的点心和茶水就已经俘获了我的好感,除此以外,每人还有一份包装精美的礼品(润唇膏和精油,女儿很喜欢)以及一本共读原版书,这也足见售楼处对这次读书会的重视。
主持人小燕老师开场后进入读书会正式环节,向梅老师要求大家每人做1分钟的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期待或困惑,孩子多大,家庭幸福指数(总分100分)。于是,30多个人依次自我介绍,听到好多人说自己的幸福指数原来只有60分或70分,现在可以打到80分或90分,原因是跟着向梅老师参加了前几期的学习,现在的情绪更稳定了, 也更能接纳自己了, 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也比以前更好了,另外也有些人的幸福指数本来就很高,可以打到90分,想必各方关系都经营的很融洽,这次过来参加读书会也是出于对向梅老师的喜爱以及自己对学习的热爱,也喜欢在读书会里大家一起交流的氛围。
另外我还听到有人说自己是从张家港和从南通过来的,以前是向梅老师的同事,感慨现在向梅老师现在的社会影响力这么大,哪怕在外地也要过来学习,而且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来学习,这时,我觉得自己从园区开车50多分钟过来简直太近了,哈哈。另外现场还来了一位先生,他说这是第一次参加向梅老师的读书会,因为老婆报了名来不了,不想浪费名额,就让他来参加了,注意! 这位先生能来,起码说明老婆在前面的读书会中得到的学习收获影响了他,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我的好奇心吧,一场活动有多吸引人与个人影响力密切相关!
我想个人影响力也是符合叠加效应的,个人影响力=能使多少人受益×受益的时长。
这次读书会有些人原本是相互不认识的,自我介绍环节促进了彼此的了解和熟悉 ,也为接下来的共读话题做了一定的铺垫。这次参加者中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企业高管。。。。不管什么社会身份, 大家都有共同的家庭身份——爸爸或妈妈,令我惊喜的是现场有一位奶奶, 这是非常难得的,必须为这位热爱学习的奶奶点个赞!向梅老师果然是传说中的老少通杀型,哈哈!
02 哪一段打动了你?
自我介绍环节结束后,向梅老师带领我们共读这本书的序言部分,通常我判定一本书值不值得读,首先就会看序言,如果序言能打动我,我会果然买下来读,反之,我会把这本书放下。这本书的序言我大致看了一遍,写得非常不错,我们每个人轮流读一段。读完以后,向梅老师让我们踊跃发言,说一下最为打动自己的一段,以及理由。
下面是我还记得的几个分享:
----1 有位爸爸说:他对这段话特别有感触:
如今,我们要操心的事情是越来越多:房子、车子、工作、交通、环境。。。。但对于妈妈们来说,最操心也最揪心的事,莫过于孩子的成长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在妈妈的心里,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了!
看到这段话,他想到此刻正在泡温泉的孩子妈,想必不太像文中所说的要为孩子的成长操太多心的妈妈吧,听他这么说,我的感受是“拉仇恨”来了,哈哈,因为我就妥妥的被这段话击中了痛点!我是个正为孩子的成长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操心的妈妈。
这位爸爸本身是学校老师,很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关心孩子各阶段的成长,是非常用心的一位爸爸,说到这里, 这次的读书会上也来了5位爸爸,我也在其他亲子教育类活动中,看到有越来越多爸爸的参与,他们关心孩子成长的每一步不亚于妈妈,我想,这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爸爸的陪伴和关爱相当于根的力量,引领着孩子更顺利的迈向社会。
----2 一位妈妈说:她对下面这句特别认同:
高效学习的特征,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去学习,而是抓紧学习时的每一分钟。
她家孩子学习倒也是很认真,但美中不足的是做作业要做很久,有时要搞到很晚才能睡觉,她很希望孩子能提高做作业的效率,早些休息。这句话让她很有共鸣, 的确,家长也不希望孩子把大部分时间全用在学习上,不是每一分钟都要去学习的,还可以去玩一玩,去学个兴趣特长,学习的时候就认真专注,保证效率,抓紧学习时的每一分钟。
这句话也令我很有共鸣,我家小二现在一年级,开学后的两个月内,几乎每天的作业都要从7点半搞到9点半,有时要到十点,其实真正有效做作业的时间也就半个多小时,期间他读一个拼音想到了什么,要画出来,画完了还要讲给我听,有时是要我连线,将图和对应的拼音字母连起来,看到他对拼音学习的创意,我也就没有太去打压他,只得耐着性子陪他。不过暗自我也在担心,这会不会助长他不良的做作业习惯,是不是该完成作业再来让他尽情发挥创意?可是孩子的思维特别容易发散,而且想要发散时不能等待,非要拿出画纸来不可,还好,学完了拼音以后,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做作业聚焦性更强一些,后面我也提到了一个可以提高孩子做作业效率的方法。
作为家长,满心的期待其实也是希望孩子抓紧学习时的每一分钟,而这不仅要在态度,更要在专注力上加以培养。
另外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一个高中同桌,她学习非常刻苦,别人课间在玩,她在学习;别人到了宿舍洗洗就睡了, 她还在挑灯学习。有一次我跟她聊天,才知道,她来自一个特别的家庭,她的妈妈因为连生三个女儿而被老公及老公的家人看不起, 她妈妈自己也觉得抬不起头,家庭地位很卑微,于是对这个女儿寄予了厚望,希望她能考上大学,扬眉吐气。于是我的同桌发愤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可是她的学习却没有太突出,最好的时候也只是班级中等。有时,我看到她的眉毛是凌乱的,表情是痛苦的,我为她心疼,也很能理解她在学习这条路上负重前行,然而越是感到负重,越是步履蹒跚。越是想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越是无法专注在学习上,这就像手上抓一把沙子,抓得越紧,沙子越容易漏掉,越是轻松抓握,越是能把沙子牢牢抓在手里。
所以抓紧每一分钟学习和抓紧学习时的每一分钟,还体现了是让学习掌控你还是你来掌控学习的差别,是以何种心态来对待学习的问题。
关于这句话,向梅老师也跟我们分享: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由孩子来决定什么时候学习,学习多长时间。而很多时候,我们把孩子的作业当成了自己的作业,孩子也把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因此做作业时很难配合更别提保持专注了。于是,亲子大战,情绪消耗就开始了。
----3 还有位妈妈认为这句令她很有共鸣:
请把你的期望值再提高一下,以培养卓越者的心态对待你的孩子。
古人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她说自己的大女儿定的中考目标是星海高中,这是整个苏州市数一数二的高中,虽然后来以一分之差没上成,但是这个目标本身给孩子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孩子会以考上这所高中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如果当时定的是差一点的高中,也许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动力也会随之降低,这也是书中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以上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作为准则来效法,只能得到下等的结果。
记得以前也听过一个说法,父母从小把孩子当成能上清华北大的来培养,孩子最终起码能考上重点大学,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就足够了,那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只能考上普通大学。这看起来也可以用这句话来解释。
这本书后面也讲到了期望效应:
取向决定未来,这已经被反复验证过了。你的取向关乎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这绝非危言耸听!
期望的力量真的如此之大吗?它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力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精心设计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们从一所小学里的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的学生进行“发展测验。”
然后,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将一份优秀学生名单交给了老师,并告诉他们名单上的孩子都有优异发展的可能。
老师们很疑惑,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也有些表现平平,甚至水平较差。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说:“我讲的是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
其实,两位心理学家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这是他们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压根就没有做什么“测试”。
但老师们并不知道,而是在潜意识中对名单上的学生寄予了更多的厚望,在上课时,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等各种方式向这些学生传达出“你很优秀”的信息。
学生们受到老师的关爱后,开始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变得更加乐观,奋发向上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中奔涌。慢慢的,他们真的不负所望地变得越来越优秀。
----4 有位妈妈看到了下面这段后分享了她的感想:
我本人从事儿童、青少年专注力培养与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数以千计的案例累积,算得上是一个资深从业者了。我想通过本书与所有家长分享儿童、青少年专注力培养与训练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实用又可操作的方法,让孩子成为他们本来就可以成为的卓越者!
让我们携手同行!
这位妈妈说,这本书里会讲很多实用落地的训练方法,这是她非常期待的一点,因为很多时候,道理我们都懂,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果能从一本书中学到具体可用的方法,那就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和这位妈妈也有同感,理论能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方法直接指导我们怎么做,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那当然是最好,可有时,毕竟时间精力有限,直接动手做,一边做一边领悟理论也是很好的途径。
在这本书的后面为我们提供了8种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方法以及多种培养专注力的小习惯,这些天,我就试用了以下几种:
P144
四是用正确方法帮孩子检查作业
做作业时不陪,也不指出错误。做完后,我们检查他的作业,但绝不告诉他哪道题错,哪里错了。只是告诉他:"你做的题目有错,自己检查去。"
”只有自己找出来的错误才会印象深刻!况且,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过失埋单,而不应该由别人付账。”
说实在的,看完这段我醍醐灌顶,过去,孩子做作业时,我会陪在他身边,看着他做每一题,心中就知道他哪道题做错了,不过中途我不打断他,而是等他全部做完后告诉他哪道题有错误,然后孩子就会根据我的指示重新去做那道题,原本我以为这样的做法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原来要让孩子自己去找错误对他更好。从此以后,我有空的时候会坐他旁边看书,等他全部做完后检查一下,如果发现错误,就让他自己去检查哪里错了,一开始,孩子会很急,不愿意自己去找,要我告诉他,我会有一点小提示,他找起来更顺利一些,接下来,我打算给他越来越少的提示。
P133
第一种方法,改变考核指标
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孩子也不例外。如果你的管理模式能让他看到利益,得到利益,他没有理由不去迅速完成作业。
如果他既看不到利益,也得不到利益,他就没有理由,更没有动力去迅速完成作业。谨记,利益驱动是一条铁一般的法则。
前面我也提到我家小二做作业要耗时2个多小时,其实有效做作业的时间也就半个多小时,我非常希望他能专注高效的早些完成作业。看到上面这段话,给了我启发,儿子喜欢玩游戏,我可以将玩游戏作为他的利益,于是就跟他商量:“如果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就可以玩5分钟游戏。” 儿子一听,非常高兴,于是我就告诉他要做哪些作业,规定的时间是多少,如果做完了就和他一起玩游戏,这招已经用了几天,儿子做作业的时候基本是全神贯注,效率很高,这也让我感觉轻松了不少。
03 向梅老师的分享
在我们的分享过程中,向梅老师在我们的基础上延展了她的看法以及解答了我们的困惑:
向梅老师提到:听话不是好词,家长不要强调让孩子听话,因为从小听话的孩子容易成长为讨好者,很难发表自己的主见。
这点我深有体会,我是家中的老二,从小就比较听话懂事,如果别人不跟我急,我几乎不会主动先跟对方急,虽然心中有时会有不满,但极少表达出来,能忍让的地方就尽量忍让,这样就造成我不善于表达需要,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不会哭的孩子没奶喝。” 我总是害怕哭了会让人生厌,饿了也先忍着。所以认识到了这点,我希望我的孩子从小就能能勇于表达自己,能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
“不能”和“不愿”有着本质区别:一个是能力问题,一个是态度问题。
向梅老师问我们:是态度问题好解决还是能力问题好解决?
我们中有人说能力好解决,有人说态度好解决。
向梅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一个月赚5千,他想一个月赚1万 容易 还是 他想一个月好好的赚5千 容易? 肯定是一个月好好的赚5千容易啊,只要激励一下自己就可以,这是态度层面的问题。而一个月赚1万相对更难,因为他要具备更高的能力才行,提升能力不是那么快的,而只要自己想要改变态度,是更容易做到的。
这本书里讲的是专注力训练,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态度端正一点不就能更专注吗?这样的认知,其实是将专注看成了态度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因此当孩子作业没做好,考试得低分时,家长们会说:”肯定是你态度不认真吧,不该错的也做错了。” 这对于态度已经非常认真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不被理解的伤害!
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上课能不能认真听课,不总是态度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专注力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训练”,而非“教育”。一般性的教育可以解决态度问题,但无法解决能力问题,因为能力提升是在“知道”的基础层面上“实践”或者说是“训练”,就好比,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是无法通过学习游泳的姿势和动作要点或者看了一段学游泳的视频就能下水游泳,要具备游泳能力一定是先要到泳池里去扑腾训练才行。
向梅老师还提到父母要学会翻译老师的话。有时老师会向家长反映问题,比如上课不专心,违反纪律,考试成绩落后等,老师要带全班那么多孩子,不可能了解每个孩子的方方面面,老师反映的也只是他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某方面表现,这不足以代表孩子的全部,更不能以此来判断自家孩子就是“问题孩子”,作为父母,其实是最了解自家孩子的人,同时父母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先弄清楚事情经过,做到正视问题,改进不足,支持孩子,正向鼓励。
很多家长包括以前的我,有时会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感觉老师向家长反映问题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内心还有些感激。可细品老师的话,其实是委婉的批评,虽然老师观察到的是事实,可与孩子平时在家或在学校以外的表现很不同。如果直接跟孩子复述老师的话,孩子会受到打击,智慧的父母要学习做翻译,让孩子知道老师的正面意图,也引导他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去加以改进。
还记得向梅老师有次讲座中也提到她的闺女吐槽说老师布置了太多作业,向梅老师没有向孩子传达:你要听老师的,布置多少做多少,如果是这样,孩子本来烦躁的心情会变得更烦躁。向梅老师的做法是先共情孩子,也跟她一起吐槽,然后用问题引导她: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是不是不用了批改了?后来女儿才意识到老师的用心良苦,然后也就认真去做作业多了。
所以,智慧父母一定不是老师的助教,而是善于将老师的教育助力孩子成长的人。
读书会临近尾声时,向梅老师给我们十分钟答疑时间,有位妈妈提了两个问题,向梅老师分别做了答疑。
问题一:公公在儿子面前说婆婆,这位妈妈为婆婆感到委屈,想伸手帮一把。
向梅老师:提到了边界感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要退回自己的位置,别人不伸手求援,你也不要伸手干预,为什么呢?为婆婆感到委屈,这是你的感受,你的感受不能代替你婆婆的感受,我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不想解决的问题,也许你婆婆觉得这也没什么,她并不会觉得难受,如果她确实表现出来了不开心,很难受,那你去帮助她,是可以的。
问题二:家有二宝,小宝还小,如何平衡对大宝的爱?
向梅老师:家有二宝的家庭,最好的方式是给足大宝爱,再给二宝爱,邀请大宝一起来照顾小宝。两宝如果发生矛盾,在保障安全情况下,不伸手帮忙,信任孩子能解决问题。
向梅老师的话简洁有力,我也是二宝家庭,一定要让大宝先得到父母满满的爱,她才能和父母一起去爱小宝,否则,就会出现争宠大战。
结语:以上是我参加向梅老师《专注力训练》读书会的收获和感想回顾,虽然已经过去十几天,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些场景还历历在目。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次有价值的活动,都值得留下那精彩的回忆!都值得将所学所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许其中的某字某句能引人共鸣,也许某个方法能帮人解决困惑,又也许其中有妥之处能引人思考并促我改进,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评论留言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