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

本文是一位看过电影《绿皮书》观众的一手感受及建议。

轻微剧透,不影响食用。

首先,我告诉你。

真香。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止我一个这么说的。是观众拿票说的,欧美主流影评网站IMDB上,绿皮书拿到8.3分的高分,高达11万人打分。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是我写文时去豆瓣实时截图,豆瓣评分到达8.9分,32万人参与评分,53%的五星好评,好于98%的喜剧片,好于97%的剧情片。可以说这是一部脱引而出的好电影。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纽约时报》这样来说的,这是一部“让你十年后还能拿出来回味”的好电影。

确实如此。

但是!!

请不要被标签骗了!不要被标签骗了!

黑人白人的种族故事是个伪命题。或者说电影发生的年代只是一个载体一个背景,种族问题最多只是浅层表象的意思。我认为导演借发生在60年代美国的黑白人之间的故事讲了一个可以穿越时代背景越过种族问题,提升到一个可以普遍到个人的人生情绪。这才是这部电影受大众喜欢的原因。每一个喜欢看《肖克申的救赎》不是都会经历牢狱之灾,而是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由啊。

绿皮书。

​它就是一本书,它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它是1936年一位黑人有差编写的畅销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即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书的内容记载了当时美国各地对黑人友好的旅馆,饭店等公共场所。只有初中文凭的林yy依稀记得在初中的历史书上学到过,那时候的美国白人是极度仇视有色人种的。所以这哪是什么旅行书,这对黑人来说是一本救命书啊。

如果要说主角的话那就是电影里后出场的黑人钢琴师,这不是一般的钢琴师,是一位可以去白宫演奏的艺术家。是一个黑人精英,名字叫谢利。

请看谢利装逼。穿的就像500年非洲大法老一样,家里全是达官贵人,巨富商贾送的奇珍异宝。

图片发自App

另一个男主角是一个底层的白人混混,托尼。这个黑人音乐家打算去不欢迎黑人的南方巡演,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于是就雇佣了托尼当他的司机去南方,顺带解决问题,后者才是重点。

图片发自App

看的出来托尼很能“解决”问题。

图片发自App


会耍点小手段找出自己藏起来的帽子来讨取黑帮大佬的信任和报酬。

图片发自App

当然谢利不能免俗,对黑人是带着有色眼镜的。黑人用过的杯子直接扔了。

可以看到黑人谢利的优雅高贵,和白人托尼的粗鄙平民是一种鲜明的对比,连思想境界也是云泥之别,这也构成了本喜剧片笑料的来源。

故事并不复杂。

一个上层黑人艺术家谢利要跑到仇视黑人的美国南方演出,雇佣底层白人托尼当司机和保镖。主要展现的是两个肤色迥异阶层错位的两个人在旅途中如何打破陈旧的观念,接纳并且认可之前自己所排斥的东西。

在大量的两人互动中的细节里所展现的温情人性,是让观众所念念不忘的。导演在这里使用了一个非常精妙的手段,电影里大部分的镜头都是以白人托尼为叙事视角。借托尼的互动向我们展现了人格层次丰富情感鲜明的谢利这一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谢利做为一个高等的黑人精英他不听黑人音乐,不吃黑人最爱KFC炸鸡,教导混混白人如何做一个有素质的人。他拒绝托尼的理由是低端下流,一个良好上层精英不应该接触这些,时刻要把自己跟粗鄙下流的黑人印象区分开来。谢利是带着非常崇高的使命感去南方演出的: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展现黑人优雅高贵的一面。从谢利出场到上路的仪式感,不听黑人音乐、不吃炸鸡,到后来被抓到警局说的一些台词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说了哪些,怎么体现的欢迎你们自己去电影院里揣摩。

然而导演又在不断的讽刺谢利的自以为是,因为他根本不懂自己的族群,脱离自己的种族,努力打扮的精致形象不过是对白人拙劣的模仿。一个经典镜头是车子在半路抛锚,着装精致的谢利和农田里穷苦的黑人意味深长的对视。我相信谢利当时一定坐如针毡,滋味一定不好受。直到南方之行的种种终于让幻想破灭的谢利不在隐忍,在召男妓(是的,谢利还是个同性恋)被抓后对拯救了自己的托尼控诉自己孤独和委屈。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所追求的高贵在白人看来不过是对白人拙劣的模仿,同样也不被底层黑人同胞认可。黑人旅馆的大叔说谢利穿的是“管家”制服,讽刺谢利是白人的跟班。性情孤傲清高,妻子离他去、兄弟多年失联…

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哪里都不属于,只有孤独属于他。

这样也不是说谢利就是一个小丑,作为最接近谢利的托尼就是被谢利人格魅力所感化的白人。从影片开头托尼扔掉黑人用过的东西,到片尾对谢利主动拥抱。足以看出谢利的魅力所在。

谢利作为一个黑人所遭遇的困惑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上的,但是谢利所展现出来的孤独却能击中观众的软肋。

要知道虽然每个人的人生困惑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却都有着一样的孤独。

村上春树在其出道的《且听风吟》中,便借书中人物之口说:我向着房间中至为神圣的书籍、按字母顺序编印的电话号码簿发誓,说真话,我只说真话——人生是空的。 

孤独吗?

太孤独了!人生而孤独。

恰恰这就是我爱这部电影的原因。导演不屑于只讨论种族问题,种族歧视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但它的核心主题孤独却具有深刻的普遍性。电影不讲苦大仇深的种族仇恨大的话题,只跟你讲一个很小的,很小的个人。讲他有多么的卑微,就有多么的高傲,就是多么的孤独。

我会把它放在《当幸福来敲门》《阿甘正传》《肖克生的救赎》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当中,我想时间会证明的这应该会成为一部经典电影。

抛开事件本身,专注于个人心灵。从人文情怀视角出发,以人为目的。品味其中人性挣扎的苦涩,值得我们一再为其感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年后,我还要把《绿皮书》这部电影拿出来看……)